返回

证监会立案调查一创投行!给这类中介机构敲响警钟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1-01 14:30:03  

持续督导责任引发的行业警示

在2024年10月31日的晚间,第一创业公告了一则重要消息:其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因在2019年鸿达兴业可转债项目中的持续督导问题,被中国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揭示了投行在持续督导中的责任,也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提出了严峻挑战。

事件背景:鸿达兴业可转债的债务危机

2019年12月16日,曾经的化工巨头鸿达兴业公开发行了2426.78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100元,总额达24.27亿元,期限为6年,这些“鸿达转债”立即引发了市场的关注,时间的推移却揭示了这场转债的阴影。

鸿达兴业的经营状况逐渐恶化,特别是在2024年3月18日,该公司股票被深交所摘牌,截至该日,鸿达兴业股票已连续2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低于当期转股价的70%,更为严重的是,该公司因资金紧张,难以履行回售债券的义务,预示着可转债回售违约已成为现实。

监管调查:投行持续督导责任受质疑

中国证监会对一创投行的立案调查,核心问题在于其作为主办券商的持续督导履职情况,2019年5月,一创投行就曾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鸿达兴业可转债回售存在违约风险,这一举措显示投行在风险预警上并非毫无准备,监管机构认为,一创投行在持续督导过程中未能尽责,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

这一立案事件不仅关乎一创投行的声誉,更警示整个行业:投行的责任不应局限于项目的发行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债券存续期,保荐机构需要在业务实践中切实履行持续督导职责,避免“重保荐、轻督导”的结构性失衡。

投行回应与行业影响

证监会立案调查一创投行!给这类中介机构敲响警钟

面对立案调查,一创投行表示将积极配合监管工作,并承诺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正常,但这并未减弱行业对投行持续督导能力的关注,业内专家指出,此案件反映了监管机构对保荐机构持续督导职责的严格要求,也提醒其他券商加强持续督导工作,避免重保荐、轻视风险的倾向。

案件细节:鸿达兴业破产的全貌

鸿达兴业的悲剧并非突如其来,早在2020年12月,该公司就曾因未能按时付息,发生首次违约,随后,公司的债务危机逐渐加深,直至2023年2月广州市中院裁定其破产清算,截至破产受理日,鸿达兴业账面资产为99.64亿元,账面负债为338.45亿元,净资产总额为-238.81亿元,资不抵债。

包括“18鸿达兴业MTN001”在内的5只存续债券均已违约,涉及金额高达44.65亿元,江苏证监局对鸿达兴业及相关责任人作出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市场禁入措施,进一步凸显了相关责任人的过失。

专家观点:持续督导的重要性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该案件不仅体现了监管对投行持续督导职责的关注,更揭示了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重保荐、轻督导”现象,尽管上市公司配合度可能存在客观困难,但投行不可因此而放松对持续督导的责任。

一位从事债券发行工作的投行人员补充道:“即便有条款保障债券投资,也需审视发行人的真实经营状况,投行的持续督导能力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利益。”

后续展望:行业的自我革新与监管的加强

一创投行案件的曝光,可能会推动行业内投行加强持续督导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这也提醒监管机构在未来对投行持续督导履职情况进行更为细致的监管,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起案件不仅是对一创投行的警示,更是对整个保荐机构行业的震撼,它提醒我们,投行的责任不仅在项目发行,更在于整个债务存续期的风险防控,只有不断完善机制、强化责任,才能为投资者筑起更坚实的信任防线。

分类:国内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