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起息日”有何影响?
固收类理财成市场吸金主力
三季度以来,中国银行理财市场迎来了一波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低利率环境下,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市场表现和资产配置趋势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是对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动态的全面解读。
净值型理财市场表现亮眼
2025年10月,普益标准数据显示,公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总体募集规模达到5213亿元,较上月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各月总体募集规模均在4000亿元以上,显示出市场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持续偏好。
从产品发行情况来看,10月新成立的1821款净值型理财产品中,超过91%的产品披露实际募集规模,排名前30位的产品平均募集规模为30.96亿元,较上月上升25.78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净值型理财产品在吸引投资者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自身产品结构。
固收类理财成为市场主力
固收类理财(包括纯固收及“固收+”产品)在三季度中表现尤为突出,截至10月末,固收类理财存续产品数量达到3.85万只,最新存续规模达24.02万亿元,连续4个月增长,更重要的是,固收类理财的存续规模占比从7月末的75.43%提升至10月末的76.65%,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
收益率的回升是固收类理财吸金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湘财证券最新研报显示,10月,纯固收理财收益率为3.31%,较上月提升1.12个百分点;固收+理财收益率为3.69%,较上月提升1.82个百分点,固收+理财产品的破发率在10月降至约2.3%,较上月明显下降,深度破净产品(单位净值)也在市场中逐渐受到关注。
资产配置趋势:减债券、增现金及存款

在资产配置方面,三季度的变化尤为显著,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三季度报告》,截至9月末,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投向债券类资产的余额为13.86万亿元,较6月末减少4.5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0.4%,较6月末下降15.2个百分点,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的余额为9.45万亿元,较6月增加1.3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27.5%,较6月增加2.7个百分点。
这一趋势的背后原因在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团队主管邵科指出,当前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居民对定期存款等高利率产品的偏好在年初产品到期后逐渐转向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产管理工具,债券市场近期面临调整,波动有所增加,理财公司通过增配现金及存款资产来降低净值波动,提高客户满意度。
市场环境与理财产品创新
在市场环境方面,三季度的债市波动和股市回暖共同影响了理财产品的配置策略,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表示,银行理财客群的风险偏好较低,需要通过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来降低风险,尤其是在净值化转型之后,客户可能因短期波动产生恐慌性赎回,增加管理人对流动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需求。
监管部门对理财估值方法的规范也为理财产品的创新提供了限制,促使管理人通过增配低波动资产来筑牢“安全垫”,缓解净值波动压力,尽管股市整体升温,但理财资金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依然呈现下降趋势。《中国银行业理财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投向权益类资产占比为2.1%,连续三个季度持续减少。
未来展望与建议
从当前市场趋势来看,固收类理财将继续保持其在银行理财市场中的主力地位,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仍需关注以下关键因素:
- 收益率动向:固收类理财收益率的回升为其吸金能力提供了支持,但投资者需综合考虑产品的风险和收益。
- 资产配置结构:增配现金及存款类资产的同时,理财公司也需在产品设计上平衡风险和收益,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
- 市场环境变化:债市和股市的波动可能对理财产品的净值产生影响,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做好风险预判。
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的表现表明,固收类理财已成为市场中的主力军,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理财公司将在产品设计和资产配置上继续探索新的可能性,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