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下又见信托大额罚单,暴露哪些违规乱象?
中诚信托被罚660万元,多负责人受处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对中诚信托公司开出了660万元的罚单,这是年内处罚金额最大的公开罚单之一,这一事件凸显了信托行业在监管严格化背景下的合规挑战,也引发了行业内外对信托行业风险防控和监管效果的广泛关注。
根据监管部门的调查,中诚信托共涉及“十宗罪”:部分高级管理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提前履职,部分风险项目未纳入或未及时纳入风险项目要素表,尽职调查不审慎,项目后期管理不到位,向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项目、企业提供融资,通过投资永续债权方式变相开展融资类业务,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到位,合格投资者人数突破“资管新规”要求,个人信托贷款业务开展不规范,以及部分信托计划分级比例超过监管要求,这些违规行为不仅暴露了信托行业在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方面的短板,也对信托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

此次罚单的出台,反映了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信托行业负责任的态度,中诚信托的相关负责人陈郭瑞、熊谞龙、金紫雨、余明、尤彦媚也分别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中诚信托对此表示,公司已高度重视问题,并严格落实整改要求,目前经营状况正常,虽然中诚信托表明已积极整改,但其违规行为的影响已造成信托行业形象和公信力的一定程度的损害。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的罚单通常比违规行为发生的时间点滞后,所涉案件多为前期问题,近年来,在“资管新规”、“两压一降”以及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等监管政策的推动下,信托行业整改工作逐步推进,较大的罚单案例有所减少,违规行为的高频性和多维度性表明,信托行业仍面临着严峻的合规挑战。
回顾过去几年,信托行业的巨额罚单案例以安信信托(现建元信托)、四川信托等出险信托为主,安信信托在2020年以1400万元的罚单创下纪录,四川信托在2021年以3490万元的罚单再创纪录,相关负责人也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些案例凸显了信托行业在监管严格化过程中面临的阵痛,但也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警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除了中诚信托外,还有华澳信托、雪松信托、国元信托、陆家嘴信托、中建投信托等5家信托公司被罚,相关负责人多数也收到了处罚,综合考虑罚单金额和相关负责人处罚情况,今年以来信托行业的总罚单金额已超过1800万元,其中陆家嘴信托和华澳信托分别被罚420万元和400万元。
从被罚原因来看,非标资金池、贷款资金挪用等乱象虽然有所减少,但向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项目、企业提供融资,以及信托项目的后期管理不到位、产品风险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仍然是违规重灾区,部分信托公司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销毁用印记录等方式隐瞒重要事实,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合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近年来爆雷的项目中,信托公司的相关违规行为不仅放大了投资者损失,还加剧了双方纠纷。
在行业内外对信托行业监管的关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信托行业的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据记者了解,2025年以来,信托行业的罚单呈现“高频次、多维度、重追责”的特征,这一现象既源于行业历史风险的加速暴露,也反映出信托业在房地产转型、资管新规深化等多重压力下的合规重塑需求。
总的来看,中诚信托的案例不仅是单一公司违规的个案,更是信托行业整体风险防控和监管效果的缩影,行业需要在监管政策的推动下,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产品合规、信息披露及时、投资者权益安全,监管部门也需要继续发力,强化监管力度,推动信托行业走向更加规范、透明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