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央行今日开展 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0-15 10:20:02  

中国人民银行10月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市场预期与政策走向分析

在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则重要的预告,宣布将于15日通过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这一操作规模较小,但其背后蕴含着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的深思熟虑,结合10月的操作量与到期量情况,央行此次操作不仅是对短期资金需求的回应,更是对长期货币政策工具配置的再调整,这一操作的开展,标志着央行在应对经济波动、稳定市场流动性方面的持续努力。

操作背景与调整背景

自去年10月起,央行便开始尝试使用买断式逆回购作为一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用于补充中长期资金缺口,与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不同,买断式逆回购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在短期内应对资金需求波动,为了提升操作信息的时效性,央行在今年6月起调整了操作信息的发布方式,明确了操作日期和操作量等关键信息,这一调整旨在为市场提供更清晰的预期,稳定市场情绪。

在10月,央行的操作量与到期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尽管10月初有1.3万亿元的逆回购到期,但央行在10月9日已开展了1.1万亿元的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结合10月14日的最新预告,央行在10月累计开展了1.7万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这种连续的操作量表明,央行正在保持对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偏好,同时也显示出央行在资金调控方面的灵活性。

市场预期与分析

市场对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态度一直较为谨慎,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冠南指出,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前置投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10月初大量逆回购到期的资金压力,周冠南进一步预测,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显示,当月资金波动风险可能有限,这种观点与央行“保持流动性充裕”的目标相契合,也与当前市场环境的资金压力相呼应。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央行在第四季度将继续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呵护市场,维持流动性充裕,除了买断式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也被视为维持市场流动性的重要工具,截至今年9月,MLF已连续7个月加量续作,这表明MLF工具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中的重要地位,周冠南认为,如果10月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MLF可能会延续加量续作的策略。

市场也对央行可能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表示看好,天风证券固收分析师谭逸鸣指出,当前债市情绪整体偏弱,国债买卖操作的重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截至8月末,央行对中央政府债权的资产负债表余额已下降超5800亿元,随着前期买入的国债陆续到期,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可能性可能会逐步增强,这不仅是为了配合财政政策,也是为了配合“保持流动性充裕”的目标。

未来货币政策走向

央行今日开展 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央行近期强调“保持流动性充裕”,这表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组合将继续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在第四季度,央行可能会继续通过多种工具来维持市场流动性,MLF作为一项重要的中期流动性工具,其期限偏长、投放和到账时间确定的特性,使其成为金融机构稳定预期的重要来源,周冠南的观点也表明,MLF可能会延续加量续作的思路,这进一步显示了MLF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中的重要性。

国债买卖操作的可能重启则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谭逸鸣的观点指出,国债买卖操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这对于当前债市情绪疲软的背景尤为重要,考虑到央行对国债持有的长期资产负债表余额已经下降超5800亿元,国债买卖操作的重启可能会为央行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同时也能通过逆转债市情绪,支持市场稳定发展。

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看,央行10月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是其在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的一次重要举措,通过这一操作,央行不仅能够在短期内应对资金需求的波动,还能够为长期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奠定基础,综合分析来看,央行在第四季度可能会继续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维持市场流动性,同时也可能逐步增强国债买卖操作的力度。

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将继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的内需拉动、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需求,作为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代表,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等工具的使用将继续为央行提供灵活性和创造性,支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分类:国内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