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原董事长陆建强谈P2P:劣币驱逐良币,蛮可惜的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社会价值重塑金融逻辑
2023年11月12-13日,浙江杭州举办了“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主题为“财富金融文化的互鉴与创新”,在这场对话中,浙商银行原董事长陆建强发表了深刻的演讲,强调了社会价值在金融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他指出,只有以社会价值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让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
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陆建强从金融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金融领域面临的挑战,无论是西方的华尔街金融,还是中国近年来的金融发展,都存在着迷失方向的现象,他指出,西方金融已经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演变成了一种控制经济甚至控制社会的手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快速发展,然而西方金融的病灶也逐渐显现,打猎思维”过度服务好企业,忽视困难企业,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金融创新中的劣币驱逐良币
陆建强特别提到金融创新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他以P2P平台的经历为例,表达了对这类平台的深刻反思,P2P一开始充满了希望,但最终却成为了一批劣币,甚至背离了最初的初衷,导致社会价值的严重流失,他强调,金融创新不能只追求效率和扩张,而必须坚持社会价值的方向。
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与功能性

2023年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强调金融的功能性应放在首位,陆建强认为,金融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其政治性和人民性体现在其功能性上,金融不仅仅是经济的工具,更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当前金融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定位不清,以及缺乏相应的考核体系。
陆建强提出的三分法考核办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陆建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考核办法,将金融业绩分为三部分:50%的权重交给党委政府和服务对象,考核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方面的成效;30%的权重交给人民银行银监等专业机构,考核风险控制和资本充足率等核心指标;20%的权重交给股东,考核利润。
善本金融: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新范式
陆建强强调,善本金融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新范式,善本金融要求金融机构走进一线,深入基层,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他提出,金融的功能性必须放在第一位,既不能过度服务好企业,也不能忽视困难企业,金融是一个放大器,它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其社会效益或社会危害。
陆建强的演讲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强调,只有以社会价值为核心,重塑金融的逻辑,才能实现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善本金融的实践和创新,为中国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这一新范式不仅关注利润,更关注社会效益,真正将金融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大局。
新浪声明:本文内容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仅供信息传递,不代表赞同观点或证实描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