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AI是否已经进入泡沫化阶段?|外资研报|美股|人工智能
AI领域:泡沫之路上的技术与资本博弈
在全球科技投资市场,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热烈讨论,投资者们普遍认为,我们正处于一场改变世界的技术革命早期阶段,而领军的AI公司或许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随着技术投入的持续攀升和市场估值的飙升,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AI领域是否存在泡沫迹象,高盛研究部的分析师Eric Sheridan和Kash Rangan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当前AI发展的现状、投资回报问题,以及与历史泡沫的异同。
01 | 基础设施激增与平台建设
在AI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远超预期,这些投入主要源于技术需求的急剧增长,例如ChatGPT等大模型所需的计算能力已远超现有容量,分析师指出,平台层的少数几家公司正从基础模型的研发转向构建API解决方案或应用程序,而消费端也开始出现更多AI应用的使用。
Rangan提到,尽管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远超预期,平台层也已大幅进步,但企业应用层的发展仍未达到预期,与消费端相比,企业应用的普及速度明显缓慢,这让许多投资者对其投资回报率产生质疑。
02 | 巨额资本支出与投资回报率的难题

AI领域的资本支出规模惊人,NVIDIA预计到2030年底,行业总支出将达到3到4万亿美元,Sheridan强调,除非AI能够成为社会经济产出的巨大驱动力,否则大部分投资者难以证明如此庞大的支出是合理的,但他也指出,在历史上,许多技术领域的发展最初看起来并不理想。
桌面计算最初被认为过度投资,但随后浏览器和门户网站的普及推动了其价值,而无线网络的建设也远远超出当时人们的预期,最终发展成为智能手机的革命。
Sheridan认为,像Netflix和浏览器这样的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在初期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而后来才迎来爆发性增长,他提醒投资者,在技术周期中通常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实现超额回报,而大规模投资可能导致"幻灭的低谷"。
03 | 与历史泡沫的异同:资本来源与市场估值
与历史泡沫相比,当前的AI投资具有以下几个关键区别:
-
市场讨论度:过去三年来,关于泡沫的讨论从未停息,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2007-2008年的泡沫时期,这种讨论并不普遍。
-
估值水平:尽管当前市场估值高企,但仍低于1999年和2000年公开市场的峰值。
-
资本市场活跃度:资本市场的活跃度远低于2007-2008年和2020-2021年的水平。
-
盈利能力:当前的大多数AI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能够回购股票并支付股息,这与1999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形成鲜明对比。
Rangan指出,当前AI泡沫的资本主要来自"财力雄厚、资金充裕的超大规模巨头",这些公司的资本成本很低,能够承担高风险投资,这种资本来源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即一些实体可能以高杠杆结构(如80%债务和20%股权)获得融资,这种模式可能难以持续发展。
谨慎投资与关注市场动态
从技术发展、资本支出以及市场估值的分析来看,AI领域确实呈现出泡沫的特征,与历史泡沫相比,当前的AI发展具有更强的技术基础和更高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在考虑AI领域投资时,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关注技术进展和市场动态。
Sheridan的观点值得借鉴:"在分析过的每一个计算周期中,这通常都会在某个时刻导致'幻灭的低谷',无论是支出、采用率还是两者的结合,都无法在6到12个月内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审慎对待AI领域的投资机会。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