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龙鱼:公司为重资产运营模式,目前在国内建设有超过80个生产基地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1-11 19:20:04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迎来蓬勃发展,金融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国人民银行紧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金融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在数字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金融支撑作用。

完善政策框架,推动金融体系适配

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 | ③“十四五”时期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成效与展望

为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牵头制定《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提出一揽子工作举措,加快打造与数字经济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关于深化运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通知》,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具体指导,联合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强化数字化金融服务手段,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金融机构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稳步推进,累计打造1000余个金融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推动金融机构建立以数据、算力等为基础的数字化经营体系,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实施,指导金融机构围绕“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开展主题工具探索,累计推出400余项惠民利企创新应用,在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小微企业、推动绿色发展、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金融领域,普惠金融支付方向),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行业人工智能示范应用。

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服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截至2025年9月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13.0%,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专项,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支持,截至2025年9月末,金融机构累计支持超4600个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签订贷款合同金额约1.8万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分析测评企业创新能力和节能降碳成效,针对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特点定制差异化算法模型和综合性融资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打造270多个惠农样板,加快金融服务数字化终端的适老化改造,将服务窗口延伸至用户的“指尖”和“门口”,消除群体间的“数字鸿沟”,引导金融机构累计推出1100余款大字版、语音版客户端。

释放金融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据融合创新应用

充分利用金融数据的价值,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开展“数据要素×”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数据字典、元数据等金融数据标准体系,推进金融数据融合创新应用,依托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实现金融领域信贷信息全面归集共享,目前数据库已收录11.6亿自然人、1.5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日均提供信用报告近2100万次,建设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于2024年10月25日上线运行,助力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信用白户、支早支小等普惠领域,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平台已为6000多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资金流信息档案,累计助力融资超1.1万亿元。

完善金融数据治理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在数据治理和网络安全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加强体系建设,出台《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指导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筑牢安全防线,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进一步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建成金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立维护金融科技风险库、漏洞库和案例库,加强跨机构、跨行业风险情报共享和信息互通,持续提升传统网络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展望未来: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推动金融强国建设

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兴起,金融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方兴未艾,发展空间广阔,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作用,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制定“十五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稳妥有序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深化征信数据治理与产品创新,推动完善新型工业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服务质效评估,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分类: 国内
责任编辑: 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