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0亿,刷新纪录!中国医药出海史上最大一单来了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的全球合作
一项标志性交易在中国创新药产业中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交易不仅以惊人的金额刷新了行业纪录,更通过创新性的合作模式,开创了中国药企出海的新局面,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之间的全球战略合作,预计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首付款即达12亿美元(含1亿美元的溢价战略股权投资),被外媒称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拐点”,这一交易不仅是金额的创新,更是中国药企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突破。
惊人金额: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新纪录
这笔交易以首付款85.5亿元(约合12亿美元)即被武田授权药企去年全年收入超过,令人瞩目,更令人惊叹的是,交易总金额预计达到114亿美元,远超之前的交易记录,信达生物在2024年的财务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全年总收入达到94.2亿元,Non-IFRS净利润和EBITDA均实现转正,这种天价交易不仅是市场对信达生物高品质管线的认可,更是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不断提升的体现。
超越“造船出海”的创新模式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药企在出海过程中探索了两种主要模式:
-
“造船出海”:自主研发并在海外推广,这种模式虽然收益全额归企业,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面临本土药企的壁垒,竞争压力巨大。
-
“借船出海”:授权合作伙伴进行开发与商业化,这是大多数中国药企更倾向的选择,通过license-out模式借用合作伙伴的国际化能力。
信达生物与武田的合作选择了一条全新的道路——“Co-Co”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共同开发与商业化”,双方在开发成本和收益分担方面达成协议,形成了40/60的分配比例,即使在临床开发阶段,由武田主导,但仍需双方协同推进,体现了真诚的合作精神。
强劲管线:三款潜力无限的创新药物

信达生物与武田的合作围绕三款具有独特特色的创新药物展开,具体包括:
-
IBI363(PD-1/IL-2α-bias)
- 特点:全球首创的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通过PD1单抗和IL-2的双重激活,实现效应T细胞的双重激活。
- 疗效优势:在Ib/II期临床数据中,对免疫耐药肺癌、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等多种晚期癌症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生存益处。
- 发展进展:已进入多个注册临床开发阶段,包括针对IO耐药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球III期研究,已获得中国NMP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和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资格。
-
IBI343(CLDN18.2 ADC)
- 特点:靶向CLDN18.2的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类ADC,具有高稳定性和强杀伤作用。
- 疗效优势:在安全性方面相较同类产品有显著提升,可与化疗联合治疗,已在一线治疗中展现差异化优势。
- 发展进展:开展了针对胃癌和胰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资格。
-
IBI3001(EGFR/B7H3 ADC)
- 特点:全球首创靶向EGFR和B7H3的双抗ADC,具有增强型EGFR阻断作用和多重抗肿瘤机制。
- 疗效优势:临床前模型中展现出高安全治疗窗口。
- 发展进展:目前处于I期临床阶段,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EGFR/B7H3 ADC。
信达生物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这次与武田的合作不仅是交易金额的突破,更是信达生物实现全球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信达生物自2021年公布的第二个十年发展目标以来,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成为具备全球开发、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的全球化医药企业,2027年目标是推动至少5个管线进入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海外销售占比目标达40%,通过这次合作,信达生物不仅获得了可观的财务回报,更借助武田的全球化资源和经验,全面提升了自身的全球化能力。
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崛起
这次交易的意义远超单纯的商业成功,它预示着中国创新药企业正在进入一个崛起的新阶段,通过“Co-Co”模式的创新,中国药企不仅能够在金额上与国际顶级企业抗衡,更能够在技术研发和全球化布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信达生物等企业的示范效应,中国的创新药企业有望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次信达生物与武田的合作,不仅创造了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新纪录,更为中国药企的全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Co-Co”模式的创新,中国企业正在从“借船出海”的传统模式转向更具合作性的全球化发展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创新药企业有望在全球药品市场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不仅是行业的进步,更是中国整体实力的体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