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增量约1.4万亿元!第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大幅增长,业内预计全年高点有望达33.5万亿元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0-23 09:30:02  

平衡与创新

国内多家上市银行抛开了传统的资本运作方式,选择通过行使优先股赎回权来优化资本结构,从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到上海银行、长沙银行,再到兴业银行,这些银行的赎回行动不仅反映了当前银行在资本管理方面的创新思维,也折射出行业内对资本成本与管理能力平衡的深刻考量,永续债作为一种更具灵活性的资本工具,正逐渐成为银行业资本补充的重要主力。

赎回优先股:银行资本管理的灵活性与约束

优先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权益类资本工具,通常具有长期期限且没有明确的到期日,银行在发行优先股时,通常会设定赎回条款,即在优先股发行满5年后,银行有权选择赎回,这种机制为银行提供了在资本管理方面的灵活性,具体来看,银行在资本成本上升、融资成本下降时可以通过赎回优先股来降低资本成本,替代以更低成本的资本工具,优先股作为一种长期资本工具,其高股息率和较高的资本成本使其成为银行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选择。

行使优先股赎回权并非没有约束,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银行在行使赎回权时,必须确保资本充足水平符合监管要求,并事先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监管部门对此类行为设定了严格的边界,以防止银行因盲目赎回优先股而导致资本不足,破坏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监管还强调,优先股作为一种永久性资本工具,其回售条款不可附加,这进一步巩固了优先股作为长期资本的特性。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在决定是否行使优先股赎回权时,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华源证券分析师廖志明指出,除了资本成本和监管要求外,银行还需考虑自身的系统重要性、再融资时间成本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系统重要性银行由于资本要求较高,往往更倾向于保持优先股的长期性;而再融资成本较高的银行,则可能因为新债发行的复杂性和成本压力,选择优化现有资本结构。

永续债:银行资本补充的新兴主力

在银行密集赎回优先股的背景下,永续债正逐渐成为银行业资本补充的重要主力,兴业银行的案例尤为引人注目,就在该行拟赎回优先股的公告前一个月,该行刚刚发行了300亿元面值的永续债,票面利率为2.09%,显著低于其赎回的优先股最低票面股息率3.70%,从市场数据来看,2025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共发行永续债48只,总规模达到63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倍。

永续债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与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定位密切相关,与优先股相比,永续债具有更低的资本成本、更灵活的发行方式以及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永续债在会计处理上被归类为权益类资产,其市场流动性较低、期限较长的特点虽然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也为银行提供了在资本市场上稳定性的工具。

永续债的发行并非没有挑战,资管新规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要求较为严格,尤其是对期限错配和产品净值波动的限制,这使得资管产品主动买入优先股和永续债的意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银行在新债发行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投资者需求等多重因素。

赎回优先股与永续债:银行资本管理的双重战略

优化资本结构 上市银行扎堆赎回优先股

面对利率上升和资本成本上升的压力,银行通过赎回优先股和发行永续债来优化资本结构,从资本成本的角度来看,永续债的票面利率普遍低于优先股的股息率,这使得永续债成为一种更具优势的资本补充工具,优先股的高股息率和较长的期限使其在特定情况下仍然具有其存在的价值。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和业务发展需求,采取灵活的资本管理策略,银行应积极拓展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如IPO、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永续债等,来筑牢资本防线;银行需要更加精细化地管理资本,压降高资本占用业务的比例,提升中间业务的资本回报率,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未来趋势与挑战

展望未来,银行在资本管理方面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银行需要更加注重资本质量和风险控制,避免盲目跟风赎回优先股,银行还需在资本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保持业务的稳健发展。

在资本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银行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无论是通过赎回优先股还是发行永续债,银行都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本效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优先股赎回与永续债发行的背后,是银行在资本管理方面的深刻思考和务实实践,这两种工具的灵活运用,不仅体现了银行在资本成本与管理能力平衡上的智慧,也反映了银行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行将在资本管理方面探索更多可能性,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分类:国内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