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稀土新规出台,并非激进的政策升级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0-13 02:35:02  

对等回应、内外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林伯强

在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2023年10月,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和《关于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自12月1日起施行,这一政策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是中国在关键战略资源管理上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层面对技术安全和资源主权的重视。

政策背景与出台动因

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和"新材料之母",是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多个高科技产业的核心原料,中国拥有全球稀土资源的40%以上,且在开采、分离、冶炼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具备明显优势,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价值链中处于原料端,资源附加值被低估,环境负担却长期累积。

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国在高端制造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加大对中国的限制,从芯片禁令到实体清单,试图压缩中国的科技发展空间,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对中国的核心利益构成了威胁,促使中国采取必要的对等措施。

与实施细节

新规的核心内容包括:

  1. 管制范围扩大:将稀土相关技术和产品纳入出口管制,明确设立"0.1%占比"和"直接产品"规则,打击规避行为。
  2. 分类管理:区分不同用途,严格限制涉军、涉恐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用途,对一般工业用途和民用科技合作采取逐案审批。
  3. 透明化审批:建立标准化的技术审批程序,确保合规出口,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担忧。

政策对外影响与国际规则

中国稀土新规出台,并非激进的政策升级

此次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是一种对等回应,体现了中国维护资源安全的决心,美国长期以技术来源为依据对全球产品施加限制,中国此次在资源与技术领域采取类似做法,正是对这种单边做法的对称回应。

这种政策不仅回应了国际上类似做法的现实挑战,也向外界释放出明确信号:在国际贸易规则层面,中国有权依据自身安全与环境利益,建立合理的资源出口管理体系。

政策对内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从对内治理的角度来看,此次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更多是基于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考量,稀土开采会产生巨大环境成本,长期高强度出口则不断加重国内生态负担,通过新规实施的更严格出口管理,有利于引导稀土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低排放环节升级,推动资源利用朝着绿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更深层次看,中国的稀土政策不仅针对国际竞争,更是对内治理的一次深化,它通过建立更清晰的出口标准、审批程序与合规责任体系,为未来的科技安全、环境安全和产业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

此次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标志着中国在全球供应链治理中态度的转变,面对外部高科技封锁,中国并未以对抗性方式回应,而是以符合国际规则、强调资源主权的方式开展管理,这种对等而非对抗的做法,既增强了中国在关键领域的安全保障,也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政策理性。

可以预见,中国的稀土政策将继续在"开放合作"与"安全防护"之间保持平衡,以负责任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也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此次稀土出口管理措施,不仅是对外部科技封锁的对等回应,更是对国内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战略性强化,它既是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层面对技术安全和资源主权的重视,也是对内资源管理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的重要实践,中国将在开放合作与安全防护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分类: 国内
责任编辑: 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