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新政助力商业航天:产业信心增强,融资活跃,未来可回收火箭市场空间广阔
科创板新政助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期待耐心资本加入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出台,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注入了信心,行业企业纷纷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拓展业务,在政策红利下,商业航天产业投融资活动有望持续活跃,但业内人士指出,行业真正需要的是能陪伴企业度过技术攻坚、量产爬坡、应用培育全周期的耐心资本。
科创板新政为商业航天企业上市提供便利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出台,为商业航天企业上市提供了便利,中科宇航副总裁樊娜表示,公司正稳步推进量产计划,对供应商的采购量明显增加,这一信心来源于资本市场新政的护航,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
政策红利下,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中科宇航等头部企业相继启动上市辅导,拉开商业航天“IPO第一梯队”冲刺序幕,政策优化了退出通道,提升了资本信心,有助于商业航天构建“政策—技术—市场”的良性循环。
产业政策持续发力,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配套政策协同发力,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化发展,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为商业航天产业打开了准入大门,2024年,商业航天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定位为“新增长引擎”。
地方配套政策也加速落地,广东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涵盖七大领域21条具体措施,加速助推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发展,据媒体初步统计,近年来,20多个省区市先后发布40余项政策规划,支持商业航天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化落地、生态建设、场景开拓等。
期待耐心资本加入,推动商业航天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尽管融资市场向好,但业内人士指出,行业真正需要的是能陪伴企业度过技术攻坚、量产爬坡、应用培育全周期的耐心资本,部分投资者对商业航天企业面临的高风险科研试验缺乏足够容错空间,要推动商业航天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进一步引入耐心资本。
耐心资本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关键资金,更在于以长期陪伴精准解决企业不同阶段痛点,在技术攻坚期,助力完成高风险研发验证;在量产爬坡期,缓解重资产投入压力;在应用培育期,持续注入资源推动商业化闭环;在全球化布局阶段,帮助打破跨区域资源壁垒。
火箭发射、卫星制造等领域的企业,降低成本是核心目标之一,唯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真正推动行业商业化进程提速,国泰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国在火箭的发射频次、运载能力和成本效率上仍需提高,政策与资本正成为推动民营火箭突破的重要力量,预计2030年中国火箭发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00亿元,随着民营火箭企业在垂直回收、可重复使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未来可回收火箭市场空间有望大幅扩大,长期看可回收火箭或将成为商业航天运力增长的主力。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