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股份的“掏空游戏”:旧业亏损新业失血,股东边跑路边数钱
茶花股份(603615.SH):传统业务困境与跨界转型的艰辛之路
近年来,茶花股份(603615.SH)的股价大幅上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作为一家主营家居塑料用品的公司,茶花股份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从传统塑料制造逐步跨界至半导体分销,这一转型既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也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在此背景下,公司控股家族的持续减持动作更是引发了市场的热议,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茶花股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传统塑料主业的经营困境
茶花股份自成立以来,主营日用塑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体系庞大,单品超过1000个,涵盖居家日用等多个领域,公司传统的经营模式以线下经销为主,辅之以商超直营和电商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主业的经营状况日益艰难。
2024年,公司总营收仅为5.6亿元,产能利用率仅为30%左右,上市后连续三年出现亏损,2024年更是出现了净利润为负的局面,从2017年上市至2024年,公司累计净利润约2亿元,但在同期内公司豪掷分红3.3亿元,平均分红率达到164%,这些数据反映出公司在传统主业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尽管公司在推进“茶花生活馆”建设、开发朴朴、小象等到家业务,以及拓展东南亚市场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战略性调整,但从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传统业务的盈利压力依然巨大,主要生产子公司茶花家居塑料用品(连江)有限公司和茶花现代家居用品(滁州)有限公司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显示出传统主业的经营困境依然存在。
跨界电子元器件分销:茶花股份的新业务试验
为了应对传统主业的困境,茶花股份在2025年1月17日宣布收购达迈科技持有的深圳市达迈科技智能有限公司(简称“达迈智能”)100%股权,这一收购被公司视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达迈智能在收购前规模非常小,净资产不到100万元,年净利润仅10万元出头,交易完成后,公司向达迈智能增资4500万元,以促进其业务发展,达迈智能及其子公司达迈香港(达迈香港)被纳入公司合并报表。
新业务的模式是电子元器件分销,公司打造了一个从IC原厂到终端客户的“桥梁”服务模式,产品涵盖存储、射频器件、无线连接等领域,应用场景包括通讯设备、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该业务采用订单采购为主、备货采购为辅的模式,与新思、锐石等原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逐步推动下游客户的供应商资质准入。
新业务的并入对公司财务造成了显著影响,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41.5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6.61万元,仍处于亏损状态,具体来看,上半年的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主要为达迈智能)实现收入1.36亿元,净利润为41.61万元;达迈香港实现收入4282.09万元,净利润95.70万元,新业务的微薄利润难以覆盖旧主业的亏损。
但进入第三季度,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5.14亿元,同比增长240.50%;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89亿元,同比增长113.92%,增长主要源于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的放量,仅第三季度,该业务贡献营业收入3.78亿元,营业成本3.63亿元,实现净利润473.97万元,得益于新业务的盈利,公司整体业绩在第三季度扭亏,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954.74万元,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转为588.13万元。
收入激增的背后是巨大的现金流压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6亿元,公司解释,主要是由于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到2025年第三季度末,这一状况继续恶化,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3亿元,报告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新增的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3.19亿元,这反映出新业务在扩张期对营运资金的占用非常大。
陈氏家族的持续减持:信号与市场反应

在主业经营乏力的背景下,茶花股份的实控人陈氏家族近年来通过减持动作频繁套现,公司实控人共5位,包括陈葵生、陈明生、陈福生三兄弟,以及其侄子陈冠宇、姐(妹)夫林世福。
2017年上市之初,陈氏家族合计持股比例为68.81%,最新数据显示,该比例已降至38.18%,家族成员中,一致行动人陈苏敏已清仓,实控人之一的陈福生持股仅剩0.01%,目前家族中持股最多的是90后陈冠宇,持股18.94%。
上市后的前五年,实控人受承诺约束,减持相对较少,五年期满后,减持动作明显加快,2020至2022年间,陈氏家族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减持公司股份7%,套现1.45亿元,此后,家族开始筹划大额股份协议转让。
2023年11月,陈氏家族将合计10.76%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含金量、北京厚毅两家私募基金,套现3.53亿元,2024年11月19日,实控人与深圳市达迈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简称“达迈科技”)签署协议,家族以18.60元/股的价格,合计转让15.06%的股份,此次转让价格较当日收盘价折价约16%,陈氏家族借此套现6.77亿元。
上市至今,仅通过上述减持,陈氏家族累计套现已近11.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减持动作频繁进行的同时,公司股价在2023年10月(协议转让筹划期附近)之后迎来一波大幅上涨,2023年10月16日,股价尚在9.5元附近,至2025年3月17日,收盘价飙升至28.4元/股,涨幅近200%,在此期间,公司的股东户数不断减少,筹码持续集中,截至2025年2月底,股东户数已降至不足9000户。
资本运作与市场反应
茶花股份的资本运作不仅体现在实控人个人的减持动作上,还体现在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引入和业务扩张上,作为战略投资者引入的达迈科技,在受让15.06%股份后不久,就将其持有的全部3642.37万股股份进行了质押。
另一批协议转让的受让方——深圳含金量私募基金,也在锁定期满后迅速行动,受让的股份于2023年12月29日过户,锁定期12个月,2025年3月14日,公司公告该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3%的股份。
巧合的是,在2023年10月(协议转让筹划期附近)之后,公司股价脱离基本面,迎来一波大幅上涨,2023年10月16日,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