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商用车”双引擎驱动,中国电池行业迈入全面复苏新周期
储能与商用车双引擎驱动行业新机遇
近年来,中国电池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现正迎来明确的复苏拐点,在储能市场和商用电动车领域的强劲驱动下,市场需求自2025年中期以来显著回暖,带动产能利用率和产品价格同步回升,整个产业链正迈入一个全面的上行周期。
储能需求爆发:海内外市场齐飞
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中国电池行业复苏的首要驱动力,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ABIA)的数据,2025年前九个月,国内储能电池销量达到211GWh,同比增长66%;出口量达到71GWh,同比激增110%。
国内储能需求的增长得益于政策的优化调整,强制配储政策的取消并未抑制需求,反而因现货电力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地方性独立储能补贴政策的出台,提升了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使需求变得更加市场化。
海外市场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ESA)数据,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电池制造商获得的新增海外储能订单高达215GWh,同比增长132%,欧洲(占比22%)、中东(20%)和澳大利亚(19%)成为主要增长来源,这些地区的能源转型政策以及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正推动工商业储能项目需求不断扩大。
商用车成新增长极,渗透率快速提升
在电动汽车领域,商用车市场异军突起,成为电池需求的另一大引擎,据CABIA数据,2025年前九个月,国内商用车电池装车量达到92GWh,同比飙升136%,其在电动汽车电池总装车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1%提升至19%,乘用车电池装车量则保持31%的平稳增长,达到402GWh。
商用车电动化提速背后有三大核心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商用车电动化的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
- 成本优势:电池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使电动车的总体成本显著下降。
- 市场需求:随着物流、仓储、建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商用车电动化需求持续增长。
供需关系改善,价格复苏积极

需求的强劲复苏迅速传导至供给端,在经历了此前的过剩压力和利润挤压后,行业供给侧纪律性增强,头部电池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已接近饱和,并率先启动新一轮扩产计划,供需关系的再平衡推动了电池及关键材料价格的回升,结束了长期的调整趋势。
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电池电芯价格上涨了3-4%,碳酸锂价格上涨14%,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材料价格分别上涨9%和19%,隔膜价格也出现6-8%的涨幅,分析师认为,价格已现复苏态势,预计上涨趋势将在第四季度和明年延续。
投资机会:领先企业将进入量价齐升的窗口期
汇丰银行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行业周期性拐点已经确立,随着需求持续旺盛,而在新产能完全释放前,市场预计将出现一个量价齐升的窗口期,这对于投资者而言,意味着在经历洗牌后,具备技术和规模优势的领先企业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汇丰银行分析师Yuqian Ding和Elaine Chen在报告中维持了对宁德时代、云南恩捷和瑞浦兰钧的“买入”评级,认为这些公司将受益于行业上行周期带来的销量增长和盈利能力改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