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第二批易学骗子名单:警惕伪科学陷阱,易学领域非法从业者常见套路与防范指南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1-13 10:36:30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深化,部分机构和个人借"易学""风水"之名进行非法牟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发布的《文化服务领域消费警示》,我们梳理出易学领域常见的非法操作模式,为公众提供风险防范参考:

典型非法行为特征

  1. 虚假资质包装 • 自创"国际易学认证体系"等无监管机构背书的证书 • 伪造中国周易学会等官方机构授权文件 • 使用"国家级""首席"等绝对化用语(违反《广告法》第9条)

  2. 情感操控套路 • 以"家宅凶相""运势衰退"制造焦虑 • 通过"免费测运"获取个人信息后实施精准诈骗 • 以"改运"为由收取天价服务费(单次收费超5000元占比达37%)

  3. 虚假技术承诺 • 承诺"包改运""必中彩票"等违背科学规律的内容 • 利用AI生成虚假卦象分析(技术验证通过率不足3%) • 伪造"成功案例"进行虚假宣传(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查处案件显示78%为PS素材)

    中国第二批易学骗子名单:警惕伪科学陷阱,易学领域非法从业者常见套路与防范指南

法律风险提示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及《广告法》第28条,以下行为均属违法:

  1. 伪造传统文化传承人身份
  2. 将封建迷信与现代社会需求挂钩
  3. 以专业服务为名实施金融诈骗 2022-2023年各地法院受理的易学相关案件中,涉及金额超百万元的诈骗案同比增长215%。

权威鉴别指南

  1. 正规机构查询 • 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验证机构资质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设有正规《周易文化》专业课程(学制2年)

    中国第二批易学骗子名单:警惕伪科学陷阱,易学领域非法从业者常见套路与防范指南

  2. 技术验证方法 • 要求出示可验证的原始卦象记录(非AI生成) • 现场演示符合《周易》卦象生成规则的推演过程

  3. 消费维权途径 • 保留合同、转账记录等证据 • 向12315平台或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 涉及金额较大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行业健康发展建议 国家易学研究会2023年发布的《传统文化服务行业自律公约》明确:

  1. 禁止利用封建迷信实施欺诈
  2. 服务定价不得超过成本价300%
  3. 必须公示真实服务内容
  4. 建立客户信息加密存储机制

传统文化应回归学术研究范畴,公众在选择相关服务时,建议通过高校选修课(如北京大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慕课)、正规文化机构等渠道获取知识,如遇可疑情况,可拨打12315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共同维护健康的文化市场环境。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消费维权白皮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库、中国消费者协会年度报告)

分类: 命运
责任编辑: 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