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公认最差的985大学(最差的985大概多少分)
十大公认最差的985大学及考研槽点分析
近年来,关于985大学的排名和实力引发了广泛讨论,尤其是部分高校在考研竞争中表现不佳,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热议,本文将从十大公认最差的985大学以及被吐槽的985考研高校两个方面,分析其特点与原因。
十大公认最差的985大学
985大学是中国顶尖高等教育的标杆,但在排名中垫底的高校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根据多方资料,以下十所高校被公认为985中表现相对较差的高校:
-
中央民族大学
作为985高校中排名最低的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以民族学、社会学为特色,但理工科实力较弱,整体排名靠后,全国第80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该校前身是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后成为一所实力较为平庸的985高校,专业属性以农林为主,吸引力有限。 -
兰州大学
作为“985”“211”院校,兰州大学因地理位置偏远、经费短缺和人才流失等问题,整体实力较为一般。 -
中国海洋大学
该校全国排名第38名,但在985高校中处于垫底地位,专业实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受到质疑。 -
重庆大学
作为一所“985”“211”院校,重庆大学在2022年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4名,但在985高校中被认为实力不足。 -
东北大学
这所“985”“211”院校因办学区域偏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学生质量问题,被认为是“垫底”的代表性高校之一。 -
湖南大学
作为“985”“211”院校之一,湖南大学在学生质量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争议,被认为是“垫底”的典型高校。 -
中南大学
该校作为“985”“211”院校,整体实力平庸,学生质量和科研水平不如其他顶尖高校。 -
西北工业大学
该校虽然技术实力较强,但在985高校中整体排名较低,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其吸引力不如其他高校。 -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虽然是“985”“211”院校,但校区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参差不齐,被认为是“垫底”的典型高校之一。
这些高校虽然在985名单中,但在综合实力、科研水平和学生质量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差,甚至被调侃为“垫底”或“垃圾”。
被神吐槽的985考研高校
除了整体排名垫底的高校,部分985考研高校因自身特点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吐槽,尤其是在考研竞争中表现不佳,甚至被调侃为“垫底”或“学渣制造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
这所“985”“211”院校以男女比例失衡著称,传闻男女比例甚至达到7:1,甚至被戏称为“科大男女七比一,一对情侣三对基”,这也成为学生和家长吐槽的热门话题。 -
浙江大学(浙大)
作为浙江唯一的985/211高校,浙大被本省人调侃为“坐享其成”,当年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高校被浙大合并后,浙大凭借资源和优势被认为“坐享其成”,甚至被戏称为“巨无霸高校”。 -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自合并后校区过于分散,拥有6个校区、7大校园,分布在长春的不同方位,被调侃为“巨无霸高校”,甚至被学生和家长认为办学规模过于膨胀,影响了教学质量。 -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虽然是“985”“211”院校,但其学习氛围和自律性也引发了争议,图书馆数据显示,部分学生年打卡超1400次,日均在馆6小时以上,甚至有人全年在馆301天,这种“内卷”现象被认为是名校学生的常态,努力被视为基本要求。 -
重庆医科大学(重医)
作为一所重庆市重点医科大学,重医在学生和家长中被调侃为“学渣制造机”,传闻该校学生在考研中表现不佳,甚至被戏称为“重医,学渣必出”。
垫底985高校的原因

从排名和吐槽来看,这些垫底的985高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专业属性冷门
许多985高校的专业以冷门学科为主,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难以吸引优秀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
地理位置偏远
部分高校位于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导致学生流失严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
办学规模过大
一些高校因办学规模过于膨胀,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
学生质量参差不齐
传闻某些高校存在学渣问题,甚至被调侃为“学渣制造机”,这也引发了家长和学生对高校质量的质疑。 -
经费和支持不足
部分高校因地理位置偏远、经费短缺和地方政府支持不足,难以与顶尖高校抗衡。
总结与建议
虽然部分985高校被公认为“垫底”或“垃圾”,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价值,985高校的建设初衷是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进步,对于考生来说,选择一所高校应综合考虑自身兴趣、地理位置、教育资源、学生质量和学校支持等多方面因素。
家长和学生也应理性看待高校排名和口碑,不应被短期的排名和个别现象所迷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一分高就”。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