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4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亮红灯 1家成功“摘帽”
2025年三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4家险企因治理问题亮红灯,1家成功摘帽
根据险联社的最新报道,2025年三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工作已进入尾声,截至目前,在156家财险、人身险公司,以及包含再保险公司在内的173家统计对象中,共有4家险企因风险综合评级未达到B类标准,偿付能力“亮红灯”;有1家险企成功“摘帽”,行业整体运行态势向好,但个别机构的治理风险仍需警惕。
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需满足三项核心指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未达标的4家险企,其资金指标均符合要求,但问题集中在公司治理方面,风险综合评级均被定为C类(风险较大)。

具体来看,未达标的险企中有1家人身险公司和3家财险公司,以下是对每家公司的详细分析:
-
华汇人寿
华汇人寿是唯一未达标的人身险公司,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该公司因公司治理问题未能整改,导致风险综合评级从B类下降至C类,尽管公司从2022年一季度起已存在问题,至今整改仍未完成,业务方面,前三季度保费收入仅为0.01亿元,同比下滑61%,业务规模几乎停滞,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到80%,补充资金方案尚未落地。 -
亚太财险
亚太财险虽然注册资本达40亿元,但因资金使用违规被监管部门通报,涉及金额超过2亿元,其流动性覆盖率(能随时用的资金比例)仅为85%,低于100%的监管底线,该公司连续7个季度出现承保亏损,收100元保费需要花112元成本(综合成本率高达112%)。 -
安华农险
安华农险是专门从事农业保险的公司,前三季度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保险赔付比例(赔付率)升至76%,再加上38%的费用率,综合成本率突破110%,尽管该公司能享受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仍跌破90%,公司治理风险是导致其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C类的主要原因。 -
新疆前海联合财险
新疆前海联合财险经营压力最大,公司60%的股权被司法冻结,一年内更换了3任高管,管理层不稳定,数据显示,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92%,接近监管红线,该公司因报给监管的数据出错被点名,前三季度净亏损0.6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亏了30%。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中也有积极的变化,华安财险成为三季度行业的亮点,其风险综合评级从C类升至B类,成功“摘帽”,监管部门针对C类险企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包括限制分红、暂停增设分支机构等,监管部门还将偿二代二期工程的过渡期延长到2026年底,为险企整改留出缓冲时间。
业内人士建议,险企可以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让股东增加投资、发行优先股等方式补充资本,中小险企则可以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资本补充路子。
整体来看,三季度险企偿付能力指标普遍呈现波动态势,部分公司的充足率下滑,主要是由于监管规则趋严、对资本的计算更加谨慎,并非行业经营的基本面变差了。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和行业的持续优化,未来险企需要更加注重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通过多元化发展和有效整改,提升偿付能力,确保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