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癌症早筛第一股”强制退市!被曝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虚增检测量,市值曾达400亿港元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1-09 02:25:06  

从“早筛第一股”到“粪便造假”——一场资本与信任的双重崩塌

2025年10月,一项令人震惊的调查报告被曝光:诺辉健康,曾经被视为中国医疗行业的“明星企业”,其高达89.65港元的股价、400亿港元的市值,以及“九成虚假销售收入”的财务数据,实际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与医疗伦理的双重丑闻,这家公司最终以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伪造检测样本、虚增销售数据的荒诞方式告别资本市场,堪称一场资本与行业信仰的双重崩塌。

公司起源与快速崛起

诺辉健康成立于2015年,创始团队出身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致力于开发结直肠癌、胃癌等高发癌症的居家早筛产品,该公司的核心产品“常卫清”是一款不需要复杂医疗设备就能完成的粪便检测产品,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癌症早筛服务,2021年,诺辉健康在港交所上市,股价一路飙升至89.65港元,市值突破400亿港元,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虚假财务数据与背后真相

2022年,诺辉健康公布的营收数据曾经显得如此光鲜亮丽:营收7.65亿元,同比增长259.5%;2023年上半年营收8.23亿元,已超2022年全年,但一切在2023年8月被一份做空报告撕开了裂缝,做空机构CapitalWatch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诺辉健康通过不断压货方式,营造了九成虚假的销售收入,公司实际业务量远远不及公布的财务数据,德勤审计机构在2024年3月更是发出关注函,质疑公司销售真实性,成为压垮诺辉健康的关键一击。

管理层离职与公司彻底崩塌

“癌症早筛第一股”强制退市!被曝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虚增检测量,市值曾达400亿港元

面对一系列财务造假指控,诺辉健康的管理层接连离职:2024年3月,公司CFO高煜离职;同年年底,创始人朱叶青辞任CEO;2025年2月,股东以79.89%的赞成票罢免其董事职务,2025年8月,开曼大法院委任三家机构的专业人士为诺辉健康的共同临时清盘人,公司资产及事务管理正式移交给清盘人。

投资者维权与法律诉讼

诺辉健康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光大阳光智造曾将其列为第一大重仓股,但自停牌以来,其股价从14.14港元一路下跌至1.57港元,截至10月下旬,已有超过4300名投资者在CapitalWatch完成登记,累计申报损失金额逾7亿港元,朱江团队牵头组织个人投资者维权联盟,探索集体诉讼的法律路径,为投资者维权提供了重要支持。

医疗行业的深刻反思

诺辉健康的故事不仅是一场金融丑闻,更是医疗行业的一次警示,尽管本身癌症早筛是一项值得期待的领域,但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行业声誉,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50万,早期筛查理论上可以降低40%的死亡率,这个领域需要的是埋头苦干的企业,而非投机取巧的赌徒。

造假细节曝光:从样本污染到数据虚增

2025年10月,媒体进一步揭露了诺辉健康造假的细节:公司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作为检测样本,并将一份样本拆分为多个虚假账户,伪造检测数据,这些操作不仅涉嫌严重违反医疗伦理,更动摇了其核心产品“常卫清”的可信根基,2025年11月,“常卫清”的注册证即将到期,但无人问津。

事件对资本市场的警示

诺辉健康事件被认为是“港股通”以来金额最大的股票造假案例之一,这一事件揭示了资本市场监管的漏洞,也提醒投资者在面对夸大宣传和虚假财务数据时必须保持警惕。

朱江在采访中提到,他们最初是基于公司的高速增长和市场潜力购买了诺辉健康股票,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公司财报存在前后矛盾,他们派调查员深入核实,发现医院出入管控严格,医生也不推荐使用“常卫清”,销量的来源成为一个谜题,调查员通过走访医院、体检中心和电商渠道,发现公司存在多处造假嫌疑。

诺辉健康事件不仅是一场资本市场的悲剧,更是一场对医疗行业和投资者信任的严重打击,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诚信和透明度才是最重要的底线,希望这场教训能够成为未来的警示,促使资本市场更加完善,投资者更加理性,医疗行业更加健康发展。

分类:国内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