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百度等大股东持续减持套现!极米经营现金流“失血”
表面辉煌背后财务困境,赴港IPO或将成为解困之桥?
近年来,投影仪行业的“一哥”——极米科技的发展轨迹,既风光闪耀又暗藏危机,作为全球第二大投影仪品牌,连续多年保持销量和营收双冠王的极米,近期却迎来了销量下滑、应收账款增加、大股东频套现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冲击,其赴港IPO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也值得深度解读。
表面辉煌:极米科技的市场地位
极米科技凭借其在投影仪领域的强大实力,成为国内市场的标杆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极米在全球投影仪市场中占据5.6%的份额,成为第二大品牌,其在国内市场的持续领先地位,得益于多年来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表面辉煌背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却未能与之匹配。
财务困境:经营现金流持续承压
从财务数据来看,极米科技近年来的经营现金流处于严峻状态,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同比下滑了1073.01%,这一数据表明,公司在日常运营和投资方面面临严重资金短缺,公司方面表示,这种现金流下滑主要归因于结算周期延长以及备货支付增加。
公司的应收账款、存货余额及短期借款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仅为1.5亿元,到2025年上半年已增至2.7亿元,存货余额从2024年末的9.3亿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11.5亿元,短期借款同样从2024年末的2.6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6.1亿元,到三季度末进一步升至6.9亿元,这些数据都表明,公司的运营资金链日益紧张。
股东套现:大股东频减持,释放了什么信号?

极米科技近年来的股东减持行为也引发了市场关注,自2022年至2024年,百度网讯和其一致行动人百度毕威(李彦宏实控)已累计减持极米股份高达9.15亿元,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大股东钟超和廖杨也在多次减持,进一步套现了超过1.5亿元的资金,这些减持行为通常被视为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极米科技的IPO正值其股东减持的关键时期,市场普遍认为,股东在IPO前减持,往往反映出对公司未来增长潜力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极米的经营现金流持续承压、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股东的减持行为更加引人注目。
海外市场:极米的“救命稻草”?
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销量和营收双双下滑的情况下,极米科技的海外市场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极米科技的境外营业收入分别为7.90亿元、9.13亿元、10.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亿元、1.23亿元、1.73亿元,海外市场的持续增长为公司带来了重要的现金流支持。
极米科技近年来在车载投影领域的布局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增长潜力,2024年,公司正式将车规投影业务升级为战略核心,并成立了专属车载事业部、建成宜宾独立产线,截至2025年上半年,极米的车规投影产品已应用于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集团等车企的多款车型,尽管车规投影业务具有广阔前景,其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仍不足5%,对公司的短期业绩提升作用有限。
赴港IPO:极米的“最后救援”?
为了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财务困境,极米科技选择了赴港IPO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根据公开资料,极米科技的港股募资规模约为1亿美元,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海外市场拓展、车载投影技术研发、工程级产品生产线升级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极米的IPO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极米科技的IPO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为严峻,A股股价从峰值614.43元暴跌至113.70元,总市值从巅峰时期的614.43元/股下滑至79.59亿,公司近期的财务表现和股东减持行为也可能对市场信心造成打击。
极米科技在海外市场的增长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也为其IPO提供了积极因素,公司在EISA大奖、VGP评选等国际奖项中屡获佳绩,其Eagle-Eye鹰眼计算光学与全自动云台等创新技术也为其技术实力提供了有力证明,海外市场的稳步增长和技术创新能力,很可能成为极米科技IPO成功的关键因素。
极米科技的未来走向
极米科技的发展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表面光鲜背后是财务压力,海外市场是希望之光,尽管公司在技术创新和海外市场布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财务困境依然严峻,加上股东的频繁减持,市场对公司未来的信心并不高。
极米科技的港股IPO或许能够为公司带来新的资金支持和发展机遇,但其成功与否仍然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市场环境、公司的经营表现以及国际业务的持续增长,无论如何,极米科技的发展仍然值得深度关注。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