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连续三月超3.3万亿美元 央行购金节奏放缓
2025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创下3.3万亿美元大关,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433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47亿美元,升幅为0.14%,这是我国外汇储备连续三月站上3.3万亿美元大关,创2015年12月以来最高,央行黄金储备也连续第十二个月增加,10月末黄金储备报7409万盎司(约2304.457吨),环比增加3万盎司(约0.93吨)。
黄金储备持续增长为外储增持提供支撑
外汇储备的增长并非仅仅依赖于外汇市场的波动,而是得益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2025年10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在分析外汇储备的变化时,多位经济学家和行业专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美元指数的上涨通常会导致非美元资产折算成美元后的金额减少,从而使外汇储备规模出现环比下降的趋势,但今年10月,外汇储备规模却打破了这一传统规律,原因在于资产价格变化形成了对冲效应。
资产价格上涨为外储提供强劲支撑
日经225指数、标普500指数以及欧洲斯托克指数在10月份都出现了较大的上涨,日经225指数大幅上涨16.6%,美债收益率走低,美债价格上扬,共同带动我国外储投资的金融资产估值增加,美联储降息也推动了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8%,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2.3%,这些资产价格的上涨,形成了对冲效应,抵消了美元指数上涨对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在主要非美货币中表现相对强势,10月,人民币中间价和在岸即期汇率累计分别升值175个、51个基点至7.0880比1、7.1135比1,其间在岸即期汇率一度升破7.10,为2024年11月5日以来首次,当月,中间价与在岸即期汇率偏离幅度小幅扩大,境内外即期汇率延续强弱互现格局,显示市场汇率预期保持基本稳定。
外汇储备结构优化和黄金储备战略

展望未来,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是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根本支撑,国家外汇管理局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在外汇储备结构优化方面,专家提到未来需要继续增持黄金储备,适度减持美债,黄金作为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近期金价处于创纪录高位,但央行在增持黄金储备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逢低买入而不是追高,2025年1月至10月,央行增持黄金储备量依次为16万盎司、16万盎司、9万盎司、7万盎司、6万盎司、7万盎司、6万盎司、6万盎司、4万盎司、3万盎司。
在全球主要央行纷纷“屯金”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低量多次的补仓节奏更易于平滑市场波动、把握成本窗口、降低一次性大批量购入对金价的冲击,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对冲全球宏观风险,还折射出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布局的深远考量。
2025年10月的外汇储备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多元化发展能力,央行将继续优化国际储备结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通过增持黄金储备等措施,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