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采购预期提振美豆走出年内最猛上涨行情
中美贸易协议与中国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
中美双方在扩大农产品贸易领域达成共识,引发了全球关注,特别是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的快速上涨中,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预期被认为是主要推动力,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大豆市场动态及其背后的因素。
背景与市场动态
自10月25日中美经贸磋商以来,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7.26%,此前,11月6日,美国大豆期货在亚洲交易时段的明年1月合约报价接近1123美分/蒲式耳,创下近15个月新高,主力合约价格突破前期高点,达到2601合约收盘价,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美国大豆收获工作进入尾声,根据最新预测,美国大豆平均单产维持在53蒲式耳/英亩,产量预估为42.60亿蒲式耳,与10月预测一致,历史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中国已经逐步将大豆进口来源转向巴西,巴西大豆产量在2025年可出口量超过1亿吨,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关税影响与竞争力
尽管中美双方达成贸易协议,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预期强劲,但美国大豆仍需承受13%的关税,相比之下,巴西大豆仅需缴纳3%的关税,这种关税壁垒使得美国大豆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尽管价格短期内因中国市场需求大幅上涨,但长期来看,巴西大豆仍占有更大的价格优势。
数据显示,中国进口12月船期美国大豆CNF报价为500美元/吨,比巴西大豆高3美元/吨,折合华南地区到港完税成本,美国大豆为4466元/吨,巴西大豆为4360元/吨,尽管巴西大豆报价已低于墨西哥湾同类货源,但关税差距仍然显著影响美国大豆的竞争力。
巴西大豆市场状况

巴西大豆出口面临更多压力,导致巴西大豆报价低于墨西哥湾同类货源,中国买家近期订购了约10船12月装运的巴西大豆,以及另外10船2026年3月至7月装运的大豆,这种市场动态反映出中国对巴西大豆的持续需求,同时也对美国大豆形成了替代效应。
中国市场需求
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需求不可或缺,过去三年中,中国每年进口美国大豆均在2000万吨以上,2025年1-9月份已进口1680万吨,进口量的增长不仅推动了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的上涨,也对美豆期末库存产生了显著影响,预计中国的政策性采购和商业性采购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建信期货分析师余兰兰指出,如果中国采取政策性采购,美豆关税成本仍需维持在13%,而巴西大豆的价格优势可能进一步提升,制约美豆期货的上涨空间,反之,如果采购转为商业性,关税降至3%才有比价优势,巴西大豆的压力将更明显,制约其外盘上涨空间。
短期内,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因中国市场需求的推动,仍有上涨空间,关税壁垒和巴西大豆的价格优势将在长期内对市场形成重要影响,市场需密切关注中国是否采取政策性采购,以及采购量的具体情况,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和期货价格走势。
当前的大豆市场动态反映了中美贸易协议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市场需求的重要性,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的上涨不仅是市场供需变化的体现,也是国际贸易格局调整的缩影,市场需继续关注全球大豆供应、贸易政策及进口需求的变化,以准确把握价格走势和投资机会。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