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起舞,铝业领涨,天风称“电解铝是弹性与红利的完美融合”
从周期股到红利资产的战略转型
近年来,电解铝行业正经历一场从传统周期行业向优质稀缺资产的深刻转型,天风证券最新研报指出,这一转变体现在行业从“上有价格弹性,下有分红支撑”的优质资产特征,展现出“弹性与红利的完美融合”,以下将从供需格局、资本结构、行业财务表现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电解铝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行业转型:从周期股到红利资产
电解铝行业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周期性波动,但2023年以来,行业迎来了一场根本性的转型,以下是转型的几个关键特征:
高股息率的崛起
电解铝板块的加权平均股息率已达到6.0%,在主要高股息行业中位居首位,龙头企业如中国宏桥的股息率高达13.7%,分红率维持在62%的高水平,即使在2025年大幅上涨的预期下,板块股息率仍维持在5%左右,仍处于全市场领先地位。供给端的红线约束
国内电解铝产能已逼近4500万吨的政策红线,产能利用率达到97.5%,2025年国内电解铝产量预计为4420万吨,已接近产能上限,印尼及其他海外产能的增量有限,进一步凸显了国内产能的约束作用。资本开支的下行与自由现金流改善
电解铝行业已过出资高峰期,资本开支主要集中在绿色电建设、技术改造和一体化布局等领域,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显著改善,为持续高分红奠定了坚实基础。ROE稳定性的提升
电解铝企业近年来的财务质量显著提升,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双双下降,财务费用率也在持续优化,与煤炭等传统红利行业相比,电解铝行业在供需定价逻辑主导下,高盈利能力有望长期维持,ROE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供需格局的重塑
供给端:产能天花板逐步显现
国内电解铝产能已接近政策红线,2025年产量预计增长仅为2.6%,远低于2024年的4.1%增速,海外供应端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印尼等新兴产地的电力短缺和基建条件限制,导致新增产能增速放缓。需求端:结构优化与新应用的拓展
交运类别已成为铝用途的主要增长点,占比提升至24.8%,电力类别占比为18.5%,两者合计达43.3%,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应用也在持续拓展,为铝需求提供长期支撑。价格定位的改变
电解铝价格逐步摆脱与成本的紧密挂钩,形成了供需定价逻辑,当前行业平均吨铝盈利维持在4000至5000元水平,未来有望稳步上升,波动率可能逐步收敛。
资本结构的优化与股东回报

资本开支的下行
电解铝企业近年来资本开支整体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主要集中在一体化布局和绿色电建设等领域,未来资本开支中枢将呈逐步下行趋势。资产质量的提升
电解铝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显著下降,财务费用率也在持续优化,折旧摊销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也在下降,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和股东回报创造了良好条件。分红策略的集体性提升
大量企业在2025年开始实施分红提升政策,中孚实业宣布未来三年分红不少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60%,云铝股份和天山铝业的分红指引也相继提升。
行业前景:高盈利可持续发展
长期供给约束的支撑
国内产能接近上限,海外新增产能增长有限,这种供给端刚性约束将进一步推升行业长期毛利水平。需求端的韧性增强
交运和电力等领域的铝用途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终端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也在快速拓展,为需求提供了多元化支撑。ROE稳定性的提升
电解铝行业的财务质量和盈利能力在持续改善,ROE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为红利资产的投资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投资机会
电解铝行业从周期性特征逐步转向红利资产特征,具有较高的投资吸引力,当前龙头企业如中国宏桥、南山铝业等在高股息率和稳定分红方面表现突出,值得关注。风险提示
尽管行业具有较强的供需支撑和财务改善,但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仍需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能源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行业产生影响。
电解铝行业正从传统周期行业向优质稀缺资产转型,其高股息率、稳定分红、强供给约束和优质财务表现,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收益选择,随着供需格局的进一步优化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电解铝行业的投资价值有望长期维持。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综合判断。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