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水贝黄金市场:税收新政引发跳涨,买卖价差扩至超百元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自11月1日黄金税收政策调整生效以来,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要求会员单位准确把握政策要求,规范税收操作,加强内部合规管理,政策落地已有三日,市场反应却呈现出显著的变化,黄金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市场呈现出“定价混乱”的局面。
在深圳水贝黄金市场,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短短数日内,金价频繁跳涨,买卖价差从往常的20余元骤然拉大至逾百元,多数商家当日挂牌价约为989元/克,午后便跳涨至993元/克,这一价格已含约70元/克的税,若需开具发票,则需另加5%的消费税,实际购买价将攀升至1000元/克以上,市场主流回收价维持在898元/克的水平,这一价格差距的显著拉大,反映出税收政策调整对市场的深远影响。

尽管市场价格出现混乱,但仍有部分商家为抢占客户,限量推出“免税额度”,一位中小商家表示,其店内不含税金价约为930元/克,但仅开放500克配额,她称,当前价格每天变动,全看料行供应,有料才能卖,上游料商也表示,由于政策细则尚未明朗,整个行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加税销售被视为更稳妥的选择。
税收新政的冲击已传导至消费端,工作日下午,卖场人流仍较多,但购买者寥寥,一位店主反映,自11月3日金价突然跳涨后,多数客户转入观望,除备婚等刚需群体外,实际成交明显降温,相比之下,价格调整幅度较小、融合年轻IP的“一口价”黄金饰品反而更受关注,成为伴手礼市场的主流选择。
国金证券分析师于健认为,“一口价”黄金产品占比提升较快、高端及悦己类客群稳定的珠宝企业,短期股价回撤或带来布局机会,业内普遍认为,税收政策调整对黄金饰品行业的影响是复杂的,但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具备定价能力的品牌将具有更强的业绩韧性。
政策传导逻辑:从会员到下游
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的“标准黄金”,场内交易本身免征增值税,一旦发生实物交割出库,将按用途进入不同税收路径,对于投资性用途黄金,会员单位购入标准黄金用于直接销售或加工成含金量99.5%及以上的金条、金块、金锭、金片时,交易所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但后续销售环节需缴纳增值税,且只能向购买方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法定金质货币除外)。
这一针对投资金的税收变化,如何传导至下游金饰市场?于健认为,非会员单位的金饰品牌有较大比例的原材料需向具备会员资格的供应商采购,其计算抵扣的进项税额扣除率从13%变为6%,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会相应增加,短期内或使企业利润端承压,此前,水贝市场的产业链条大致为:料商采购或回收黄金,制成板料后销售给金厂,金厂再加工为金饰,最终流向零售端,多家零售商表示,当前金饰涨价根源在于上游料商税负增加,推高了原料成本。
11月6日,水贝显示的大盘价为993元/克,现场一家金店的工作人员在计算器上为记者大致演示了加价逻辑:当日融通金平台(水贝一家提供贵金属回购与交易业务的公司,同时提供实时金价行情参考)黄金9999的销售价格为913元/克,往常水贝商家通常在此基础上增加15元作为大盘价,即928元/克,但由于加税,实际成本增加了7%,则金价约为993元/克,如需要开发票,则还需再缴纳5%,实际到手饰品的金价基本上就突破1000元/克了。
未来展望:行业集中度提升与政策红利再分配
于健认为,短期内,非上金所会员单位的珠宝企业利润下行压力增加,会员珠宝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具备定价能力的品牌将具有更强的业绩韧性,制度红利再分配下,政策有意引导交易走场内、简化退税流程、减少资金占用的设计,也是未来黄金首饰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重要制度抓手。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