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险三维进阶,从降本增效到增量开拓!
“十四五”收官:财险行业如何打破内卷、开拓新场景并防范风险?
在“十四五”宏观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国财险行业迎来了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从“报行合一”政策的推进,到新能源车险与非车险业务的快速崛起,再到风险防范的持续加强,行业在政策引导下不断突破瓶颈,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本文将从“十四五”收官的成绩出发,剖析行业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
打破内卷:从“报行合一”到行业综合改善
“十四五”时期,财险行业最显著的成绩莫过于监管政策的有效推动——“报行合一”政策的全面落地,引领行业走出内卷困局,推动综合成本率显著下降。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85家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已降至97%以下,创下近十年最低水平,非上市财险公司的净利润也实现了显著增长,76家险企合计实现超92亿元净利润,较上一年同期增长近40亿元,有68家险企实现净利润收正,行业盈利水平不断提升。
“报行合一”的核心在于引导险企摒弃粗放式经营模式,通过费用成本管控和市场化机制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车险到非车险,这一政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23年,监管部门通过“450号文”等文件,全面加强车险费用管理;2024年,则推出“查处、通报、挂钩”三项机制,持续压降行业费用支出。
非车险领域的改革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非车险费用率过高为痛点的行业,通过“报行合一”的推广,费用率得以显著下降,改善了行业整体承保表现,非车险业务的增速也在持续提升,尤其是商业健康险、农业保险和责任险等险种表现突出。
开拓增量:新能源车险与非车险成为未来增长引擎
在传统车险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新能源车险和非车险业务成为财险行业新的增长点。
新能源车险:市场崛起与政策支持
新能源车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2021年,全国统一上线新能源专属车险产品,激活了新能源车主的投保需求,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已超过千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在非车险领域,2025年前8个月非车险保费占比已达51%,成为行业增长的关键动力。
监管部门还通过多项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改革,化解新能源车险出险率、维修成本等痛点,2025年1月,四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
非车险:多元化发展与政策助力
非车险业务的发展同样迎来突破性进展,商业健康险、农业保险、责任险等险种的保费规模持续扩大,增速保持快速,2024年,政策性农险发展迎来重要突破,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从产粮大县扩展至全国范围。
监管部门还通过多项文件加强非车险监管,优化市场环境,2024年8月《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财产险业务发展,明确机动车辆保险等险种的区域拓展限制。
防范风险:强化监管与推动行业整体升级

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风险防范始终是贯穿“十四五”时期的核心任务。
强化监管与规范市场秩序
针对行业中存在的经营风险,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范市场秩序,针对农险业务承保理赔不精准的问题,2024年11月监管部门发布通知,提出10项举措,促进农业保险精准化发展,对于互联网财产险业务,2024年8月监管部门下发通知,加强风控管理和线下服务能力。
推动兼并重组与优化资源配置
面对行业中存在的马太效应和强者恒强的格局,监管部门鼓励财险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等市场化方式实现风险出清,2024年12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机构“迁册化险”,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风险扩散。
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在支持市场化发展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强了风险防控,通过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优化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等措施,系统化解行业风险,2024年12月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进一步探索房屋保险体系建设,推广新型家庭财产保险,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十四五”收官,行业迎来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财险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实现了内卷破解、市场转型和风险防范的全面进步,新能源车险与非车险业务的快速崛起,为行业注入了新动能;“报行合一”政策的推广,引领行业整体成本和盈利水平改善;监管部门通过多项文件,强化风险防控,推动行业整体升级。
在“十五五”即将到来之际,财险行业需要继续聚焦市场转型,深化技术创新,强化风险防范,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的结合,财险行业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