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税收新政落地,潮宏基大跌9.9%,黄金股遭错杀?金饰可能又要涨价了
黄金税收新政出台后市场反应及产业链影响分析
2023年11月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新政”),对黄金交易实施差异化税收管理,明确了投资性和非投资性用途下的税收政策,并于发布之日起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台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和热议,也对黄金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策背景与实施内容
新政主要针对黄金交易的税收管理,提出“投资归投资、消费归消费”的原则,具体而言:
- 投资性黄金:在2027年12月31日前,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或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标准黄金,卖出方会员单位或客户销售标准黄金时,免征增值税,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交易,交易所免征增值税;若发生实物交割出库,区别标准黄金的投资性和非投资性用途,分别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或免征增值税政策。
- 非投资性黄金:购买方按照6%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交易按规定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税收机制引导黄金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
市场反应与股价波动
新政发布后,黄金相关股票迅速波动,在11月3日的交易中,A股和港股黄金珠宝板块多只行业龙头股大幅下跌。
- 潮州宏基盘中一度跌停,收盘下跌9.90%;
- 鹏欣资源、周大生、老凤祥跌超3%;
- 港股方面,周大福暴跌8.67%,创近期最大单日跌幅;
- 老铺黄金、六福集团、周生生等整体跟跌,跌幅分别为7.16%、6.91%和6.10%。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指出,市场对新政的剧烈反应主要源于对企业成本结构变化的担忧,尤其是以零售为主的黄金珠宝企业,税负结构将发生调整,非投资性黄金产品的销售需缴纳增值税,增加了运营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差异

在黄金产业链上下游,政策的影响呈现出冷暖不一的态势:
上游:开采企业无影响
中金黄金和招金黄金等上游企业表示,新政对公司无影响,这些企业主要从事黄金开采,与投资性黄金交易无直接关联,因此政策对其业务运营不产生影响。
下游:零售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 潮州宏基坦言,短期内新政会对公司业务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看好市场规范化带来的利好,公司计划通过提升品牌和产品力,提供更具独特性和高附加值的黄金产品来应对挑战。
- 菜百股份则表示,金条业务影响有限,但金饰业务的采购成本因进项抵扣减少而有所增加,未来成本可能传导至终端金价,导致金饰价格上调。
银行渠道:积存金业务受影响
- 多家银行如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暂停受理部分积存金业务,涉及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和提取实物等环节,工商银行已在收盘后恢复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申请,但建设银行尚未发布相关公告。
- 对个人消费者而言,从银行购金不受新政影响,但理论上通过经销商购买的黄金可能面临价格上调。
政策解读与长期影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黄金兼具投资和消费双重属性,新政通过税收机制引导其合理配置,投资性黄金作为投资工具享受税收优惠,而消费性黄金作为商品维持现有税负,这种分化将推动市场形成“投资归投资、消费归消费”的格局,提升黄金市场的整体效率。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指出,非投资类黄金企业(如饰品、工业用途)因进项税抵扣减少,成本端可能提升,而投资金类销售企业则具备明显优势,国信证券进一步指出,新政可能减少“空转”套利行为,增加税务费用,相关企业可能将成本传导至终端消费者。
黄金税收新政的实施将对黄金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 投资者行为变化:投资型金条通过交易所购买将享受税收优惠,吸引更多个人投资者转向交易所渠道;而消费型金饰等商品的税负不变,可能导致其吸引力下降。
- 市场结构优化:新政将推动黄金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投资性黄金交易更加规范,消费性黄金回归商品属性,价格波动受供需影响更为明显。
- 行业竞争格局:上游开采企业与下游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形成新的格局,上游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下游企业则通过品牌和产品力提升竞争力。
总体来看,黄金税收新政的实施是对黄金市场的一次重要调整,推动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尽管短期内部分企业可能面临挑战,但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将为黄金产业链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