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股份(002696.SZ)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归母净利润3612.8万元,同比增长218.12%
股权动荡与经营挑战下的重生之路
和泰人寿的股权动荡再次引发市场关注,当地时间10月28日,栾川县金兴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兴矿业”)持有的和泰人寿10%股权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再度流拍,但无人问津,这一无人问津的现象,不仅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和泰人寿股权价值的冷淡,更揭示了公司股东层面的资金链危机以及潜在的经营风险。
股权动荡:股东层面的资金链危机
和泰人寿的股权问题并非偶然,金兴矿业持有的10%股权流拍,源于该公司与巨合(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之间的借款合同纠纷,金兴矿业的下落不明,导致云南省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被迫通过公告形式推进司法程序,回溯历史,自2019年起,金兴矿业持有的和泰人寿股权便处于质押状态,2021年更被全部冻结,2022年底,其14%的股权曾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挂出拍卖,但仅一周后,因债权人撤回申请而中止,如今再度流拍,不仅意味着这部分股权归属未定,更凸显了和泰人寿股权结构的脆弱性。
和泰人寿已有40%的股权处于被质押或冻结状态,这一数字不仅折射出股东层面的资金链危机,更如一把悬顶之剑,威胁着公司的治理稳定与长远发展,监管规定明确指出,股权质押比例超过50%的股东将丧失表决权,这已在实际决策中引发连锁反应,和泰人寿2024年年报显示,股东大会多次否决关键议案,包括董事会工作报告和监事会报告,暴露出决策机制的失衡。
和泰人寿的股东层面不稳定,直接波及公司治理,并列第一大股东中信国安持有20%股权,自2019年起便处于质押状态,这与中信国安爆发的千亿债务危机紧密相关,尽管2023年通过破产重整和中信集团注资得以“重生”,但其股权质押状态仍未解除,显示出股东修复之艰难,秦皇岛煜明房地产集团和深圳市合丰泰科技集团各自持有的3%股权亦被质押,使得该公司四成股权处于“异常”状态。
经营表现:业务扩张与亏损并存
在股权动荡的阴影下,和泰人寿的经营业绩同样不容乐观,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33亿元,同比增长约40%,显示业务扩张的势头,但亮眼收入背后,其净利润却亏损1.76亿元,净资产仅2.1亿元,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82.34%和193.69%,虽符合监管底线,但资本缓冲空间有限。
业绩的羸弱,与投资失利密切相关,和泰人寿近年屡次踩雷高风险债券,造成巨额减值,2025年2月,杉杉集团被法院裁定重整,和泰人寿持仓的“H20杉杉1”债券触发违约,这笔2亿元的投资截至2025年6月末已计提减值7592万元,其中仅6月便计提6507万元,同样,今年一季度,和泰人寿对“20深业03”债券计提减值1614.86万元,该债券发行方为宝能系旗下的深圳深业物流集团,已出现展期,更早的2021年,和泰人寿因投资民生信托的“至信763号宝能汽车项目”而计提资产减值1.26亿元。
和泰人寿相关负责人在回复记者采访时也确认了这一点,表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亏损主要是受到部分资产减值、资本市场波动和准备金评估折现率下行等因素影响。
治理结构:高管缺位与决策机制失衡

和泰人寿的经营层面还面临着高管缺位的挑战,自2020年10月原总经理李玉泉离职后,和泰人寿总经理一职长期空缺,目前管理层仅由四名副总级高管支撑,和泰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三会一层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公司经营状况正常,各项业务按照经营计划有序开展,并积极开展高管人员的选聘工作。
股东大会多次否决关键议案的现象,暴露出决策机制的失衡,这种失衡不仅影响公司的战略层面决策,更可能对日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公司在风雨中的求生之路
和泰人寿曾立志成为“互联网优势明显的创新型寿险公司”,但其互联网基因并未充分激活,尽管股东腾讯在技术层面有所支持,业务合作却鲜有突破,传统渠道与互联网双轮驱动的愿景,在现实中难以落地,使得和泰人寿错失行业转型机遇,经营业绩起伏不定,投资频频失利,高管长期缺位,使得这家成立近九年的寿险公司前路布满荆棘,股权与经营的双重挑战,正考验着和泰人寿如何在这场风雨中寻得转机。
和泰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保持保费合理增长,在稳定业务、现金流基础上,注重价值与未来盈余贡献,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推动渠道拓展和纵深合作,加强自主渠道建设,加大考核力度、完善配套体系,推进价值转型,不断降本增效,不断提升经营水平,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
和泰人寿的前路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转机,公司需要在股权动荡、经营不稳和治理结构问题的双重考验下,寻找破解之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