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算力,正被黑产“批量收割”
在21世纪经济的深度报道下,一场潜伏已久的黑灰产风暴正席卷AI行业,从算力窃取到新人奖励的系统性盗窃,这场风暴不仅动摇了行业的根基,更暴露了生态系统内的深层次矛盾,在巨大的算力成本压力下,AI公司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而黑灰产的疯狂行为,则在这场考验中呈现出令人警醒的规模化特征。
算力窃取:行业命脉的隐秘削夺
AI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算力的支持,而算力的成本已成为行业生存的核心命脉,从训练大模型到推理应用,每一次计算都需要巨量的算力支持,据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讲话,推理成本中算力占比高达95%,单日开销可达数万美元。
算力的巨大投入并未带来普遍的盈利,Stability AI的财务危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在研究和能力上的投入巨大,却难以实现正向现金流,据报道,全球有498只AI独角兽,但大多数尚未实现盈利。
在这种背景下,黑灰产通过廉价流失公司的补贴,系统性地窃取AI公司的算力,以"可灵AI"为例,官方定价26000灵感值需要916元,而黑产渠道仅需319元,价格仅为官方的三分之一,这种窃取不仅切断了平台的商业化变现路径,更通过虚假账号挤占计算队列,增加了真实用户的排队时间。
黑灰产的产业化进程
黑灰产的运作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 上游:接码平台、猫池/卡池、跑马群等,提供认证资源。
- 中游:设备农场和群控软件的工作室,批量注册养号。
- 下游:在淘宝、拼多多、闲鱼等平台完成最终销售。
这一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精确到位,以"可灵AI"为例,部分商家甚至不提供传统的账号密码,而是出售"Cookie资料",附带教程让技术小白也能快速上手。"即梦AI"则利用国际版支持邮箱注册的机制,通过批量注册和临时邮箱策略牟利。"海螺AI"则绕过了平台的实名认证环节,通过手机号+验证码一站式服务,轻松完成账号操作。
这些行为早已不仅仅是零散的"羊毛党"行为,而是形成了完善分工的规模化黑灰产。
平台的反制与行业的困境

面对黑灰产的猖獗,各大平台采取了多种措施:
- 国际领先的AI公司如Midjourney和百度,通过停止免费试用和加入法律条款,试图遏制非法账号的滥用。
- 平台自身也在加大风控力度,某平台商家表示,随着平台风控力度加大,一个小时的交易量从14单降到了几块钱。
风控措施并未能彻底遏制黑灰产的发展,算力成本的高昂投入和用户增长的焦虑,使得AI公司被迫在防范与增长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法律与合规的新挑战
黑灰产不仅损害了公司的财务健康,更可能导致平台承担法律责任,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的黄迪指出,这种行为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法律风险的加剧,让平台在追求用户增长与维护生态健康之间面临两难抉择。
如何在严防黑产与促进真实增长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所有AIGC公司必须解答的合规难题。
破解之道:从源头拦截虚假流量
专家普遍认为,治理必须前置,吴济洲建议平台在注册和登录环节建立风控关卡,通过识别IP聚集、行为序列异常等特征,从源头拦截批量虚假注册,黄迪则建议AIGC公司通过"民事起诉+刑事报案"的组合拳维权。
但在行业激烈的模型竞赛中,研发精力倾注于产品体验和功能迭代,风控这一"后台防线"被迫边缘化,这种困境折射出行业在技术与监管、商业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深层矛盾。
这场黑灰产风暴的背后,是整个AI行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技术手段,更需要整个生态系统的共同治理,唯有在守住算力命脉、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才能在未来走向更加光明的方向。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