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还是“过度反应”?美国小银行“暴雷”,市场“先卖再说”
区域银行贷款欺诈案引发市场恐慌
美国两家区域性银行因涉及不良商业抵押贷款投资基金的欺诈案引发市场恐慌,投资者普遍采取“先卖再说”的策略,导致银行股大幅下跌,标普区域性银行精选行业指数周四暴跌6.3%,创下数月来最差单日表现,74家美国大型银行的总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超过1000亿美元,这一连锁反应凸显了市场的脆弱性,投资者担忧这只是冰山一角。
事件背景

两家银行Zions Bancorp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在周四相继披露,称因涉及不良商业抵押贷款投资基金而蒙受损失,尽管与近期其他信贷爆雷事件相比,其损失规模相对较小,仅涉及数千万美元,但市场反应却异常剧烈,Zions股价重挫13%,Western Alliance下跌11%,整个银行业板块遭受沉重打击。
市场恐慌加剧
市场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拖累整个银行业板块,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股价均下跌超过3%,多家大型银行表示受到近期高调破产案的冲击,摩根大通和Fifth Third Bancorp披露与Tricolor相关的合计损失达数亿美元,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披露了对First Brands的敞口,摩根大通因Tricolor损失1.7亿美元。
分析师警告:银行业的“先卖出,后提问”特点
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银行业是一个投资者倾向于“先卖出,后提问”的领域,市场情绪的快速恶化,正成为比银行资产负债表本身更大的担忧,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日前的“蟑螂”警告——“当你看到一只蟑螂时,可能还有更多”——言犹在耳,分析师质疑“为什么所有这些信贷‘孤例’似乎都在短时间内发生”。
历史重演的阴影
市场之所以反应如此剧烈,很大程度上源于对2023年银行危机的惨痛记忆,那场始于硅谷银行(SVB)倒闭的危机,曾一度席卷整个美国银行业,分析师表示,信贷质量问题将是投资者关注区域性银行群体的头等大事。
大型银行与区域性银行的区别
富国银行董事总经理Mayo表示,最大的银行拥有很好的多元化能力来吸收这类问题,而小银行的容错空间更小,在未来几周,随着区域性银行陆续发布财报,投资者将对其信贷质量和拨备金数据进行“地毯式”审视,任何意外都可能再次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资产负债表上的问题,更是市场情绪的快速恶化,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信心受到动摇,区域性银行在特别面临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区域性银行,投资者都需要对其信贷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进行深入评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根据自身情况谨慎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