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基金减持“B字号”公司 从买赛道转向精选个股
港股“B字号”创新药公司:基金减持与未来展望
港股“B字号”品种(指港股简称中带有B字符号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创新药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创新药市场从强劲上涨逐渐转向调整,多位医药基金经理选择减持这些公司,尤其是那些尚未实现商业化或刚刚开始商业化的“B字号”公司,这种操作反映了基金经理对创新药赛道前期泡沫的担忧,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审慎态度。
创新药赛道:从行业贝塔到分化行情
创新药市场近期迎来了一段长期以来少有的调整期,多位公募人士指出,随着行业贝塔行情的结束,创新药赛道将进入分化阶段,前期基金大量流入创新药导致市场炒作,许多中小市值公司被过度推高,随之而来的则是资金的逐渐撤离和市场的认知修正。
在这一背景下,基金经理们逐渐从“买赛道”转向“选股”,他们开始更加注重公司的实际商业化能力,尤其是那些能够实现高效转化的公司,商业化能力是基金经理抓住风险、规避市场波动的关键因素。
港股“B字号”公司:高风险与高波动
港股“B字号”公司由于其小微体量、营收单薄以及缺乏盈利和估值锚点,往往面临较高的股价波动风险,这些公司的股价往往由市场情绪推动,缺乏稳定的估值支撑,国内某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创新药产品,其第一大重仓股在短短两个月内下跌超40%。
尽管这些公司在小微市值阶段可能具有较高的想象力,但一旦市值变大、估值过高,下跌风险就会显著增加,基金经理们在创新药赛道的选股中,普遍避免将重仓放在这些高风险的“B字号”公司上。
基金经理的策略调整

面对创新药赛道的变化,多位基金经理采取了以下策略:
减持“B字号”公司:基金经理们认为,虽然“B字号”公司在小微市值阶段可能具有短期回报潜力,但随着市场情绪的消退和估值的修正,这类公司的风险往往高于收益,基金经理们纷纷将其减持,甚至包括那些刚刚摘除“B”标记但商业化仍处于早期的公司。
注重商业化能力:基金经理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强大商业化能力的公司,梁福睿管理的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在三季度将已经实现盈利的三生制药纳入重仓,而降低了“B字号”公司在重仓中的持仓比例。
从买赛道到选个股: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创新药已经进入选股阶段,头部大型创新药公司由于确定性强、兑现度高、共识度高,成为投资的首选目标,中小市值个股可能会迎来验证期,兑现度和催化剂成为重要考量因素。
创新药的挑战与机遇
创新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一款创新药的研发周期可达10年,资金投入超过10亿美元,但临床成功率不足15%,这些特点使得体量较小、商业化进展缓慢的公司难以长久坚持。
周思聪强调,未来市场将更加严苛地审视公司的每一个临床数据、每一份销售财报和每一次海外授权交易的质量,能否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以及能否将这些成果高效地转化为商业收入,是决定未来公司价值的核心。
总的来看,港股“B字号”公司虽然短期内可能具有较高的投资热点,但其高风险和高波动性使得基金经理们更加谨慎,创新药赛道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将科学创新转化为商业成功的公司,而不是那些依赖市场情绪推动的“B字号”公司。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