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养老保险拟二次增资,引入不超5家投资方,单家出资不得低于1亿元
国民养老保险计划增资扩股,引入多元投资者助力战略发展
2023年9月,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保险”)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披露增资扩股计划,计划发行不超过4.71亿股,征集不超过5家投资方,募资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主业发展,这次增资将采用市场化方式定价,现有股东不参与此次增资。
增资计划详情
本次增资所募集的资金总额超出新增注册资本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由增资完成后的新老股东共同享有,投资方资格条件方面,意向投资方需具备良好财务状况,自身或其控股股东或其实际控制人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意向投资方需具有良好支付能力,须以自有资金参与本次增资,出资来源合法,不能使用银行贷款及其他非自有资金,融资方有权对意向投资方是否符合资格条件进行判断。
增资条件方面,公告明确仅接受货币形式出资,单一意向投资方投资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1亿元(含),不接受意向投资方关于业绩对赌、股权回购、业绩承诺、收益保证等要求,也不接受联合投资体投资。
增资背景与意义
国民养老保险并非首次进行增资扩股,2024年12月,德国安联投资有限公司以约2.84亿元完成国民养老保险约2.28亿股新股的认购,成为国民养老保险的首家外资股东,持股比例为2%,此次增资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如本次增资成功实施,国民养老保险的注册资本将从111.5亿元增至约113.78亿元,可能超越平安养老的116.03亿元,重回国内养老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规模第一的位置。
业务表现与行业地位

数据显示,国民养老保险2022年-2024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92亿元、11.19亿元、48.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9亿元、3.15亿元、4.30亿元,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590.78%和603.72%,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最近两期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AAA类,公司在养老金融领域的表现稳健,业务拓展持续向好。
战略协同与未来布局
近年来,国民养老保险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保险公司股权的案例并不少,但像国民养老保险这样计划一次性引入多家新股东的做法在行业内较为罕见,此次增资不仅是为了补充资本,更是为了与新股东实现战略协同,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此次增资可能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更好满足“偿二代”二期规则的资本金要求;二是为后续业务扩张提供资本支撑;三是通过引入多元股东增强战略协同能力,为未来产品创新与区域拓展蓄势。
国民养老保险成立于2022年3月22日,初始注册资本111.5亿元,是首批“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双试点的专业养老保险机构,公司已在四川、浙江、山东、重庆、广东、上海设立省级分公司,具备较强的银保渠道资源优势,田利辉院长认为,此轮增资将推动国民养老保险“资本-战略-业务”三重升级,引入战略协同型股东将深化养老金融生态布局,加速在资产负债管理、产品设计、资产配置等领域的突破。
行业前景与未来展望
养老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国民养老保险的战略布局提供了良好背景,田利辉指出,企业在行业内的资本实力和战略协同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融行业的需求持续增长,国民养老保险通过此次增资,正积极布局未来发展,力求在行业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国民养老保险此次增资扩股不仅是资本实力的提升,更是战略协同与业务拓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投资者,公司有望在养老金融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为广大投资者和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