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圈惊叹:荷兰“抢劫”闻泰科技
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抢劫”与全球产业链的警示
当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最终裁决时,荷兰的这一行为不仅令国际商界震惊,更暴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商业规则在面对权力博弈时,往往会让位于强权之下,安世半导体的遭遇,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化时代国际商业合作中信任与规则的危机。
安世半导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飞利浦半导体的辉煌历史,该公司凭借丰富的技术积累和稳健的市场定位,在半导体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016年,面对行业竞争的压力,安世决定剥离标准器件部门,开启了一场“优化与转型”的新征程,随后,中国财团以高价收购安世半导体,并将公司更名为“闻泰科技”,这一收购看似是一个典型的“1+1>2”的商业奇迹,市场寄予了厚望,闻泰科技凭借其丰富的ODM经验和庞大的销售网络,对安世半导体的未来充满信心。

这场看似美好的商业合作,很快便演变成了一场悲剧,2024年,安世半导体贡献了147亿元的营收和近四成的毛利,成为闻泰科技的“领头羊”,公司不仅还清了前期债务,实现了“零负债”的运行,为荷兰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安世半导体的成功运营,不仅为荷兰创造了经济利益,也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注入了活力。
荷兰政府的“奇妙操作”却将这一美好的局面彻底扭转,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以“保障供应链安全”为名,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及人员调整权限,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商业契约精神的公然踩踏,更令人发指的是,荷兰企业法庭在接到安世半导体的紧急求助后,竟然采取了“司法突袭”的手段,直接暂停中方负责人张学政的职务,并将公司控制权交给第三方,这一系列行政与司法的“组合拳”,不仅动摇了安世半导体的运营体系,更威胁到了闻泰科技对1.6万种核心技术的主权。
从短期来看,这场变故对闻泰科技的运营体系造成了严重影响,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剥离亏损ODM业务后的唯一增长引擎,控制权的旁落可能导致决策链条断裂、运营效率骤降,同时客户也会对公司的未来走向产生担忧,从长期来看,这场裁决若永久生效,将对闻泰科技的技术主权产生深远影响,公司可能沦为他人嫁衣,技术积累换来的经济收益也将难以持续发挥。
荷兰政府的这一行为,实质上是对商业文明的背叛,尽管2023年荷兰政府还批准安世收购Nowi公司,但在收购完成后却选择性执法,严重违背了商业合作的基本信任,这种“变脸”式的执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中资企业的利益,也对国际商业合作的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安世半导体的遭遇并非孤立事件,在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类似的“国家安全评估”和“收购审查”也频繁出现,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当商业规则让位于权力博弈,全球化的红利终将变成零和游戏的残渣。”这不仅是对国际商业合作的警示,更是对全球化时代商业文明的沉重诋毁。
对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来说,这场风波敲响了警钟,企业在海外扩张时,不仅要精益求精地经营,更要有能力应对复杂的政治环境,既要算清经济账,也要想好政治账,这是走向全球化的必经之路,半导体领域的困境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在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夹缝中,技术自主性或许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唯有走出依赖外部主权的困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安世半导体的故事虽以悲剧收场,但它也为全球商界敲响了警钟,商业规则的崩塌不仅损害了具体企业的利益,更会终结全球化的红利,唯有重拾商业信任与合作精神,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守护好商业文明的火种。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