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与汽车供应链高度重合?张永伟:应加强技术融合、渠道共享
近年来,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被业界统称为“聚合智能产业”,该产业的核心在于打破单一产业思维,推动“三大件”协同发展,以形成合力,本文将结合行业专家观点,探讨聚合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及产业链融合的重要性。
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打破单一产业思维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本质上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不同终端产品,它们在技术、产业链、应用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体系、供应链和人才资源可以迁移到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领域。

产业链融合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路径
- 共用环节大于个性化环节:三大产业在感知、计算、执行器件、动力电池、通信、材料等产业链环节高度重合,共用环节大于个性化环节,智能汽车与智能机器人在供应链上的重合度超过60%。
- 技术相通:三大产业在移动控制、人机交互、能源动力、轻质材料等关键领域底层技术相通。
- 供应商整合:智能汽车供应商正在快速进入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例如宁德时代向峰飞航空投资航空电池研发,英伟达的智能驾驶芯片可用于人形机器人。
- 工艺迁移:智能汽车积累的制造技术及生产工艺可以迁移到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例如数控加工、激光切割、精密装配等。
- 人才共享:智能汽车领域的人才可以为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行业所用。
产业链融合带来的优势
- 降低成本:借助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供应链,机器人与低空飞行器产业可以实现快速降本。
- 提升性能:智能汽车的快速放量拉动了感知器件的成本下降,机器人与低空飞行器产业可以对接汽车的感知器件制造体系,实现硬件成本的持续下降,并提升性能。
- 加速创新:三大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将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加速。
推动产业链融合,打造竞争优势
-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三大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 推动企业合作:鼓励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企业进行“交叉合作”,加强技术融合和渠道共享。
-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聚合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聚合智能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产业链融合是实现产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通过推动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我国有望在聚合智能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并为全球产业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