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港股上市公司"囤币潮"来袭:DAT模式能否复制上涨神话?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09-12 14:30:02  

港股上市公司掀起“囤币”热潮:数字资产金库模式兴起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港股上市公司开始关注并尝试将加密资产纳入公司储备资产,这种创新的金融策略被称为数字资产金库(DAT),其核心优势在于便捷性和合规性,DAT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DAT模式兴起:合规“囤币”新范式

港股上市公司

DAT模式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传统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购买并持有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作为公司储备资产,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性和合规性,投资者无需开设加密货币账户,通过买股票就能配置数字资产,在传统金融框架内运作,监管相对清晰。

据悉,截至2025年8月21日,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已通过DAT策略增发筹集了超过150亿美元的资金,博雅互动、华检医疗等港股上市公司纷纷布局DAT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DAT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1)便捷性:投资者无需开设加密货币账户,通过买股票就能配置数字资产。

(2)合规性:在传统金融框架内运作,监管相对清晰。

(3)流动性:相比传统的加密货币ETF,DAT模式在流动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4)溢价:采取DAT模式的公司相较于其账面持有的加密资产存在溢价。

挑战

(1)可持续性:热衷囤币的数字资产财库公司正面临考验,其战略的可持续性有待时间检验。

(2)监管风险:监管机构正推动将数字资产纳入传统金融监管范式,打击套利行为。

(3)托管风险:托管方需严格隔离资产,避免被挪用或黑客攻击。

(4)价格偏差: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可能偏离底层资产净值,尤其在高波动时期。

香港监管机构对DAT模式的监管路径

香港监管机构(如证监会SFC)会参考纳斯达克新规的精神,但不会完全照搬,具体可能路径包括:

  1. 细化托管和披露规则。

  2. 强调机构级托管方案与独立审计。

  3. 保留更适合本地市场的灵活性。

  4. 通过沙盒机制试点创新产品,逐步完善框架。

DAT模式在港股市场兴起,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监管风险、托管风险等问题也需引起重视,香港监管机构将如何引导DAT模式健康发展,值得关注。

分类:国内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