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十五五”时期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财政部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的适配性,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时因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对财政宏观调控的规律性认识

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的适配性,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十四五”看,“十四五”时期,财政政策成效明显,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的适配性,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财政的民生导向更加鲜明,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五年间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财政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发展根基更加稳固。
我们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一是注重协调推进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既加强逆周期管理,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强化跨周期调节,着力解决经济结构性、深层次问题,增强中长期发展潜能,二是注重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用好税收、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把促进居民消费与扩大有效投资有机结合,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三是注重以改革的思路创新调控工具,创造性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贴息等手段,不断丰富财政政策工具箱,四是注重强化政策协同、形成合力,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设计和实施财政政策,加强与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对接,强化与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提高政策集成度,放大组合乘数效应,五是注重把预期管理贯穿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立足全局出台“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提振市场信心。
“十五五”时期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看,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从国内看,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同时产业结构、商业模式、人口结构、财富分配等发生显著变化,一些领域风险尚未出清,这些对财政运行、宏观调控、财税改革等产生深刻影响,必须有效应对形势变化,从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切实提高财政政策效能、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科学管理水平,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目标、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和财政政策支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一,力度要给足,坚持积极取向,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根据形势变化,合理确定赤字率和举债规模,组合运用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用好政策空间,保持支出强度,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支撑,第二,发力要精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把宝贵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出效益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第三,政策要协同,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设计和谋划财政政策,加强与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配合,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的协同性,确保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合力。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支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全会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作出部署,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财政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从三个方面发力,推动供需动态平衡、畅通经济良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支持大力提振消费,要既着眼释放当期消费潜力,统筹用好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消费新场景;又着眼增强长期消费能力,积极发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作用,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将惠民生与促消费更好结合起来,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围绕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加大力度,更多投向具有战略意义、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项目,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注重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三是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制度,通过规范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等,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防止“内卷式”竞争,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推进财政改革管理,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会对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部署,需要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必须以财政宏观调控“有度”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进而让微观主体“有活力”,要有所为,财政资金向公共领域聚焦,向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方面倾斜,弥补市场失灵,要有所不为,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改革赋能、管理挖潜,做到四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更加注重统筹效率与公平,积极发挥税收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三是更加注重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地方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