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农历是多少:2019年1月17日对应农历腊月廿八,戊戌狗年最后一个月的时光印记
2019年1月17日对应的农历日期是戊戌狗年腊月廿八(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个日期处于传统春节前的最后一个月,承载着中国民间"年关"特有的文化内涵。
公历与农历转换要点
- 2019年农历闰月设置:该年度存在闰四月(5月为闰月),因此在公历1月17日时,农历尚未进入正月,仍处于前一年腊月周期
- 查证方法:
- 根据中国农历计算公式:当公历1月20日后日期对应农历腊月,1月10日前为前一年腊月
- 2019年春节为1月28日,因此1月17日属于农历腊月范畴
具体日期推算:2019年1月17日对应农历十二月初八,腊月廿八(28日为腊月最后一天)
文化意义解析

年关习俗节点:
- 腊月廿八是北方"扫尘日"的延续,南方部分地区保留"二十七、二十八,准备年货"的俗语
- 传统上开始祭灶、写春联、制作年糕等年节准备
农事时间节点:
- 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期,南方地区开始备耕
- 北方进入"三九"严寒天气,农事活动转入储藏阶段
节气关联:

- 当日接近"小寒"节气(1月5日),民间有"小寒大寒,冻成冰团"的农谚
特殊历史背景
2019年闰月设置:
- 为平衡阴历与阳历差异,该年农历共384天(2月有29天)
- 闰四月使全年月份对应关系出现"四月无五月,五月无六月"的特殊现象
国际事件关联:

- 该日适逢美国"国家紧急状态"宣布(1月16日),形成中外时事的特殊交集
现代应用指南
传统节日提醒:
- 当日为"祭灶日"(北方)或"小年"(南方部分地区)
- 建议进行家庭祭祖、清洁房屋等传统活动
农事指导:
- 北方需加强设施农业保温措施
- 南方可开始春耕前的土壤改良工作
历史记录价值:
- 该日期在《中国近代史》中对应"中美建交35周年"(1979-2019)
2019年1月17日的农历日期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历法的精妙,更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时间智慧,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个特殊日期提醒我们既要传承"腊月廿八过大年"的民俗记忆,也要把握现代农业的时间节点,实现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农历研究院2019年历书、国家天文台天文历法数据库)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