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长期限存款“退场”背后
长期限存款产品“退场潮”:银行业盈利逻辑的深刻重构与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长期限存款产品退场潮”,从11月9日起,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内的国有大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中,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逐渐消失,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利率市场化深化的必然结果,更标志着银行业盈利逻辑的深刻重构,银行将更加倚重中短期负债、结算性存款与综合金融服务,在低息差时代寻求新的平衡点与发展路径。
5年期大额存单:从“香饽饽”到“难寻”
曾几何时,5年期大额存单凭借其高于普通定期存款的利率优势,成为稳健型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尤其是在2020年前后,市场利率尚处高位,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以上,部分中小银行甚至一度开出接近4%的诱人利率,这种高利率模式不仅吸引了大量储户,还让一些精明的储户专门蹲守银行App转让区“捡漏”即将到期或急售的高息存单,以图锁定长期收益。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时机已不再如前,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等国有六大行的手机银行App中,均已无5年期大额存单在售,股份制银行同样步调一致,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也未查询到5年期大额存单在售,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存款利率已从1.5%—1.75%维持至“一单难求”状态,而头部城商行中的大额存单在售期限也多以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为主。
自2024年起,部分银行就已收紧长期限大额存单额度,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介绍,“我行已经很久未上线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具体何时上架未接到通知”,面对这一“断供”,不少储户转向替代性产品,如储蓄型保险、国债或结构性存款,这些产品各有不足:储蓄险流动性较差,国债发行频率有限、额度紧张,结构性存款则存在收益不确定的风险。
村镇银行:从“高息换规模”到主动退出
如果说全国性大型银行的调整是行业趋势的风向标,那么地方中小银行的跟进则更具现实紧迫感,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调整存款利率的公告,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5%调降为1.45%,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60%降至1.55%,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9%降至1.85%,而5年期定期存款直接从产品列表中消失,该行工作人员表示,“目前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已经停售,什么时候恢复未接到通知。”
这一主动退出长期限定期存款的举措,不仅反映了村镇银行作为过去高息揽储的“主力军”的转变,更折射出整个银行业在净息差持续收窄、资产端收益率下行背景下的集体战略转向,长期以来,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凭借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本地储户,尤其在县域和农村市场,长期限定期存款一度是核心揽储工具,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这种“高息换规模”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贷款需求疲软导致优质资产稀缺,银行难以找到匹配长期负债的高收益资产;监管对流动性风险和期限错配的管控日趋严格,迫使中小银行重新审视负债结构的可持续性,主动停售既是顺应行业趋势的被动调整,也是优化资产负债表的主动选择。
银行业盈利逻辑的重构与未来发展方向

这场长期限存款产品的“退场”背后,是银行业深层次的盈利模式重构,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银行传统的高息揽储、低息放贷盈利逻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5年二季度,银行净息差已跌至1.42%,在贷款端,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行,企业与居民贷款利率不断走低,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2025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指出,在外部政策环境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目前净息差处于相对低位,受资产收益率下行以及存款定期化趋势等因素影响,初步预计四季度息差仍面临一定压力。
在此背景下,压降长期高息存款,成为银行控制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的关键举措,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透露,下一步该行将通过抓实定期存款到期对接、优化存款产品组合配置、加快拓展结算性存款等措施,进一步稳定存款规模,夯实负债基础,由此可见,银行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调整,加速推动负债结构优化和经营模式转型,以在低息差时代寻求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银行的期限结构将越来越趋向于短期化调整,尤其注重灵活搭配各类理财产品,这将成为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为增强客户黏性、进一步稳定客户关系,银行需要提升财富管理能力,在保障客户基本收益的同时,提升综合回报水平,预计银行倾向于优化负债结构,提供更多中短期存款产品,通过压降高成本存款占比,提高活期存款和低成本核心存款的比例,降低整体负债成本,并通过客户分层、财富管理等综合服务来平衡盈利与客户需求。
这场长期限存款产品的“退场潮”不仅是利率市场化深化的必然结果,更是银行业在低息差时代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的重要标志,银行将更加注重客户需求,通过创新理财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和资产负债结构的稳定性,在保持盈利能力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