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头晕吃点什么药:颈椎问题引发头晕,用药需谨慎,这些药物和注意事项请收好!
颈椎问题日益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健康“顽疾”,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使得颈椎承受巨大压力,而颈椎问题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并发症,比如头晕,不少朋友一出现颈椎相关头晕,就希望能“吃点药”快速缓解,针对颈椎引起的头晕,到底该吃些什么药呢?需要提醒的是,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随意用药。
颈椎头晕的可能原因
需要明确一点:头晕并非颈椎病的直接症状,但颈椎病可能通过影响颈部血管、神经或脑脊液循环,间接引发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甚至猝倒等症状,常见的相关机制包括:

- 椎动脉型颈椎病: 这是最常见的与头晕相关的颈椎病类型,由于颈椎退变、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眼黑、耳鸣等症状,尤其在转头或后仰时诱发明显。
-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颈椎病变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影响心血管和植物神经功能,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心慌、出汗等症状。
- 神经根型颈椎病: 虽然主要症状是颈肩痛、上肢放射痛,但严重的颈肩肌肉痉挛也可能牵涉到头晕。
- 其他原因: 需要排除贫血、低血压、内耳前庭系统疾病(如耳石症)、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头晕。
针对颈椎头晕的常用药物类别
由于颈椎引起的头晕病因复杂,治疗药物需要根据具体诊断和医生判断来选择,以下是一些可能被用于治疗颈椎相关头晕的药物类型,但务必在医生明确诊断后使用: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药物:

- 目的: 主要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
- 常用药物: 西比灵(西替利嗪)、尼莫地平、氟桂利嗪、银杏叶片、丹参滴丸等,这些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 注意: 部分药物可能有扩血管副作用,如面部潮红、头痛等,需遵医嘱。
营养神经药物:
- 目的: 用于缓解神经受压或刺激引起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常用药物: 维生素B族(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B12)、神经营养因子等。
- 注意: 对于非神经源性头晕效果有限。
缓解头晕、止吐药物:
- 目的: 针对头晕本身,缓解不适感。
- 常用药物: 西替利嗪(同上,兼具抗组胺和改善微循环作用)、倍他司汀(用于前庭功能紊乱)、异丙嗪、奋乃静等(注意:这些药物可能有镇静作用,需谨慎使用,尤其驾驶或操作机器者)。
- 注意: 这类药物多为对症治疗,不解决根本病因。
肌肉松弛剂:

- 目的: 缓解颈肩部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
- 常用药物: 氯唑沙宗、乙哌立松等。
- 注意: 可能引起嗜睡、乏力等副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
- 目的: 缓解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炎症,间接改善因疼痛和肌肉紧张诱发的头晕。
- 常用药物: 布洛芬、萘普生、塞来昔布等。
- 注意: 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损伤胃肠道、肾脏,需遵医嘱。
用药前的注意事项
- 明确诊断是关键: 首先必须由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手段,明确头晕是否由颈椎病引起,以及具体是哪种类型,切勿自行诊断。
- 遵医嘱用药: 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都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和指导,不要自行购买或更改药物。
- 警惕副作用: 所有药物都可能存在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告知医生。
- 药物并非万能: 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对于颈椎病的根本治疗,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理疗)、功能锻炼、调整生活方式等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
- 警惕“药疗依赖”: 不要仅依赖药物,忽视颈椎本身的保护和康复,长期用药可能掩盖病情变化。
日常调护与预防
除了药物治疗,对于颈椎引起的头晕,日常的预防和调护同样重要:
- 改善姿势: 办公、看手机、玩游戏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
- 加强锻炼: 进行颈部肌肉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如颈椎操、游泳等。
- 注意休息: 工作学习中间定时休息,活动颈部,避免过度劳累。
- 避免不良刺激: 注意保暖,避免颈部受凉;避免突然转头或剧烈运动。
- 健康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吸烟、酗酒。
颈椎问题引发的头晕确实令人困扰,但用药需谨慎,务必在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进行,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积极进行颈椎保护、功能锻炼和生活方式调整,才是解决颈椎相关问题的根本之道,如果出现持续或加重的头晕,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请务必及时就医,排查其他潜在病因。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