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不动了,白酒巨头盯上储能!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1-05 11:55:02  

从传统酿造到新能源跨界,开启“绿色低碳”新征程

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一则重磅招标公告,标志着四川中新绿色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10MW/20MWh储能电站项目即将启动,这项由五粮液控股的企业投资1600万元的项目,将于2025年12月1日公开招标设计施工总承包,这个储能电站不仅是五粮液在新能源领域的一次重要跨界尝试,更是其“绿色低碳”战略的缩影。

五粮液的新能源战略布局:控股重构与多领域布局

四川中新绿色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值得特别关注,该公司由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合资,五粮液持股51%,处于控股地位,这一股权结构表明,五粮液不仅参与新能源业务,更是以主导的姿态布局这一领域。

早在2023年4月,五粮液集团便成立了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新能源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润滑油销售、燃气经营等领域,同年8月,五粮液再次与中石油合作,成立四川中新绿色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布局光伏、储能、氢能、充换电等领域,2025年2月,五粮液新能源投资公司更进一步,与光伏龙头隆基绿能联合成立宜宾英发德睿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主营业务涵盖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

从“造酒”到“造电”,五粮液的跨界路径愈发清晰,这不仅是一次业务延伸,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能源战略转型,这并不是五粮液的“第一次新能源动作”,而是其战略布局的延续。

一个“新能源之城”的兴起:宜宾的“绿色低碳”机遇

宜宾,过去以“酒圣城”闻名天下,如今却成为新能源之城,自宁德时代落户以来,宜宾累计引进新能源项目超过110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预计产值突破5000亿元,2023年,宜宾更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评为“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这种“顺势而为”的布局,为五粮液的跨界新能源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战略环境。

五粮液的“储能算盘”:降本、政策导向与新增长的多重目标

卷不动了,白酒巨头盯上储能!

五粮液跨界储能电站的动作背后,既有实用性考虑,也有战略性考量。

  1. 降本增效:白酒酿造是高耗能产业,尤其在蒸馏、制曲、酿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电能与蒸汽,建设储能电站,可以在夜间低电价时充电、白天高峰期放电,实现“削峰填谷”,据行业测算,若储能系统运营良好,可为企业节省约10%~15%的电费成本,对于五粮液这样年用电量数亿度的集团,这笔账绝对不小。

  2. 政策导向:“十四五”以来,国家层面不断强化绿色制造、能源转型政策,从《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十五五能源发展指导意见》,都在强调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高耗能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五粮液建设储能电站,不仅符合政策导向,还能在碳配额管理、能耗考核中占据先机。

  3. 新增长与未来布局:在白酒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五粮液试图通过新能源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随着能源市场化改革推进,储能电站可参与调峰、调频、容量租赁等多种市场交易,电能不再只是成本,而是资产。

储能行业的现状与未来:热门与挑战并存

储能行业近年来备受关注,吸引了众多跨界玩家,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三桶油”、茅台、小米到宏碁,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8家积极布局储能业务,这些企业涌入储能领域,既带来了市场活力,也加剧了行业竞争。

储能行业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市场热情高涨,但也面临着安全、商业模式不成熟、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仅上半年,国内外就发生了十余起储能起火事故,安全问题已成为行业的“生死线”,储能电站投资大、回收期长,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收益主要来自调峰、容量补偿与辅助服务,但价格波动、政策差异使得盈利空间有限,行业动态显示,“入局容易、存活难”,大浪淘沙之下,只有具备技术实力、资金优势和战略耐心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五粮液的储能电站项目,不仅是其“绿色低碳”战略的缩影,更是白酒行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典范,从“造酒”到“造电”,五粮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定位,储能行业将迎来新的黄金五年,但也将经历大规模洗牌,只有那些具备技术实力、资金优势和战略耐心的企业,才能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分类:国内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