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10月份净投放200亿元
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支持银行流动性与经济稳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了2025年10月份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数据显示,10月份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表明央行已恢复2025年1月份以来暂停的国债买卖操作,为应对当前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及市场风险累积压力,央行在10月份重新启动了国债买卖操作。
国债买卖操作的背景与意义
国债买卖作为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工具,定位于增强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去年8月,央行启动国债买卖操作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央行在今年年初因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临时暂停了国债买卖。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当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是为了呵护流动性市场和稳定债市预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10月份的净买入模式体现了央行呵护流动性市场和稳定债市预期的操作目标,且较低的净买入规模也显示出央行对利率过快下行的审慎态度,避免对债市预期形成过度影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不仅有助于支持银行体系的长期流动性,还释放了稳增长信号,对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具有积极作用,预计央行接下来将综合运用价格型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加大稳增长力度。
国债买卖暂停期间的流动性管理创新
在今年年初国债买卖暂停后,央行主要通过开展买断式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来保障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从11月份来看,央行将通过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和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以及9000亿元MLF的到期操作,持续注入银行体系中期流动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1月5日,央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91天,这意味着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将实现等量续做,王青分析认为,11月份央行加量续做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的可能性较大,这主要得益于11月份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可能处于较高水平,同时10月份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后,配套贷款的增长也可能较快,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的增加也可能导致资金面收紧,因此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注入中期流动性是必要之举。
明明认为,不排除后续央行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对冲其他货币工具到期压力的可能性。
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展望

随着国债买卖操作的恢复,央行在流动性管理和稳增长方面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凸显,王青预计,央行将综合运用价格型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买断式逆回购、MLF、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以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的来看,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以及持续运用其他流动性管理工具,充分体现了其对市场流动性和经济稳定性的高度重视,央行将继续根据市场环境和经济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