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经济日报:别指望中美相争会有“渔翁”得利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1-04 07:55:03  

中美关系的重塑与全球经济的未来

在经济日报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的会晤,这一重要事件为近年来波折不断的中美关系注入了新的希望,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明确指出,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这不仅为双边关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更深刻揭示了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现实:在高度互联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任何形式的对抗都只会造成“双输”局面,而幻想从中“渔翁得利”的第三方也难以独善其身。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回顾历史,中美货物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近6883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600亿美元,为两国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与创新机遇,这种深度交融的利益格局决定了“脱钩断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任何一方的根本利益,今年年初美国单方面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导致双边贸易一度近乎停滞,其反噬效应也迅速显现:美国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压力,企业供应链成本激增,而中国对美出口企业亦承受订单波动冲击。

经济日报:别指望中美相争会有“渔翁”得利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打贸易战没有赢家,20世纪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关务法》曾加剧全球经济大萧条,今年以来,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持续拉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消费者信心受挫,以至于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多次预警,若贸易冲突持续,全球经济增速将出现明显下降。

中美经贸摩擦产生的冲击波绝非仅局限于两国之间,全球供应链的复杂联动性意味着任何主要环节的动荡都会引发连锁反应,这些年,日本、印度、欧洲等第三方的一些人臆想能成为中美博弈的“渔翁”,全球供应链的复杂程度早已使“渔翁得利”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美两国已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任何试图割裂的行为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表面上的“受益者”往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短期订单转移的“红利”极为脆弱,美国一些人随时可能以“原产地规则”或新的关税措施切断这些国家的获益渠道,有分析指出,由于国际供应链中强烈的相互依存关系,第三国也间接参与其中,必须支付大量额外费用,在全球经济“蛋糕”缩水的大背景下,个别国家获得的替代性订单收益难以抵消全球需求疲软带来的整体损失。

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离不开双方对共同利益的理性认知与对分歧的务实管控,此次元首会晤前,两国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磋商中已就关税问题达成阶段性共识,为高层对话创造了必要条件,这种相向而行的努力表明,经贸应该继续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而不是绊脚石和冲突点,双方应该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两国应当做伙伴、做朋友,这不仅是对两国人民福祉的负责,也是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跨国挑战层出不穷,中美合作的缺失将使任何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寸步难行,唯有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中美关系的未来,关键在于能否超越短视的博弈思维,真正践行“相互成就、共同繁荣”的相处之道,此次釜山会晤是一个积极信号,但持久稳定的双边关系仍需持续倾注诚意与智慧,第三方力量更应成为多边合作的维护者,而非隔岸观火的投机者,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携手前行,才能开辟全球繁荣的可持续路径。

分类:国内
标签: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