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多地办电话卡要工作证明、无犯罪证明、银行流水
额外证明门槛引发争议,工信部呼吁规范化
消费者在线下办理电话卡时,面临着不同地区、不同运营商的额外审核要求,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有消费者反映,在某些营业厅办理电话卡时,除了身份证,还需提供工作证明、房产证、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材料,甚至要求预存话费,这种“异地办卡”额外门槛的存在,既让消费者感到不便,也引发了关于运营商审核标准合理性的争议。
“想在南昌办张电话卡,营业厅说要无犯罪记录证明,这合理吗?”

记者实测发现,移动、联通和电信在多个城市的线下营业厅办理卡业务时,其审核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在江西景德镇,外地身份证办理新电话卡需提供工作证明、营业执照、房产证或房屋租赁合同,且需预存500元话费,若材料不全,消费者需联系片区经理上门办理,此时材料要求放宽,仅需确认在本地居住或创业即可,在福建泉州、甘肃兰州、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办理电话卡的门槛相对宽松,仅需身份证,预存要求也不那么高。
“反诈”为名,政策依据模糊
多个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额外要求是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避免流动人员在办理卡后进行诈骗活动,具体的政策依据却不清晰,记者进一步询问多个运营商客服,发现客服与线下营业厅的具体要求可能不一致,南昌市内的中国电信客服表示,外地人办理电话卡只需身份证,而线下营业厅工作人员则要求提供额外材料,记者还发现,即使是本地户籍,在江西部分地方电信营业厅办理电话卡,也需要提供工作证明、社保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材料,只是预存电话费没有那么高。
工信部专家:运营商要求需规范化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指出,运营商要求身份证实名、本人办理、实人认证等,这些在工信部已有规范,但要求“无犯罪证明”“房产证/居住证”“预存款500-1000元”等,目前暂无全国统一法规明确授权运营商必须在异地办卡时这样要求,若运营商将上述额外条件作为必须条件,且无地方规范依据,则其合法性存疑。
刘兴亮还建议,监管部门应出台“异地办卡基本标准”,运营商应分风险等级审查,对普通用户流程简化,禁止无理加收预存款或设置不合理门槛,提升线上办理能力,他建议设“全国统一的基本材料+地方可附加项但需说明”的模式——通过线上快速渠道为普通用户办理,线下或复杂情况用于高风险用户,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对低风险用户减少门槛,对高风险用户加强审查,提高用户知情权,明确材料、流程和申诉渠道。
消费者受影响:线上办卡与线下要求不同
消费者在异地办理电话卡时面临的额外门槛,不仅增加了他们的时间成本,还可能因地域导致的待遇不公平,记者注意到,即便是本地户籍,在部分地方电信营业厅办理电话卡,也需要提供额外材料,有消费者在中国联通平台投诉称,其申请电话卡后,联通来电要求提供暂住证或房产证等材料,而线上办理则无此要求。
总结与建议
此次事件反映出,运营商在异地办卡时,虽然以防范电信诈骗为名,但实际的政策执行标准存在模糊和不一致,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工信部专家的建议为监管部门和运营商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建议如下:
规范化审核标准:监管部门应出台“异地办卡基本标准”,明确运营商在办理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避免地方差异过大。
风险分级审查:运营商应根据消费者的风险等级,对普通用户简化流程,对高风险用户进行加强审查,确保反诈工作的有效性。
提升线上办理能力:运营商应加强线上办理能力,减少线下营业厅的额外审核要求,提高用户体验。
用户知情权:明确用户在办理卡时的材料、流程和申诉渠道,提升用户的知情权和获得公平对待的能力。
监管部门和运营商应共同努力,推动异地办卡业务的规范化运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