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业绩持续改善 含“科”量进一步提高
2025年上市公司三季度经营业绩报告:多元亮点彰显中国资本市场活力
2025年第三季度,我国境内股票市场54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最新的经营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后,依然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从经营业绩持续改善到科创引领、产业升级,再到消费回暖和分红回购等多个维度,中国上市公司的表现彰显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在第三季度延续了向好的势头,全市场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3.46万亿元,净利润4.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5.50%,盈利面较高的公司近八成(4183家),3182家公司实现营收正增长,246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提升,显示出市场经营环境的持续改善。
科创企业增势明显
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北交所上市公司表现尤为突出,创业板和科创板等科技创新领域的上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10%,市场关注度显著提高,上市公司中含“科”量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全市场总市值达到107.32万亿元,其中电子行业市值规模超过银行业,占比达到12.42%,较年初增加近3个百分点,通信、计算机行业市值也较年初增加超过9000亿元。
产业发展向“新”聚能

19个门类行业中,17个行业实现盈利,9个行业营收正增长,10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7个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增长,实体经济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上持续突破,先进制造成为重要增长极,文生视频模型和AI数据存储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存储芯片产业上市公司的表现,营收和净利润均较年初增长显著,全固态电池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表现亮眼,两产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10%和20%,全球资源贸易的不确定性并未影响中国核心产业的发展,超硬材料和稀土等行业营收增长显著。
各地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消费领域的回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00亿元,游戏版号发放节奏加快,小众游和出境游持续受热,影视院线、游戏、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营收均实现增长,快递业务量再创新高,5家上市公司营收增长超过9%,避险情绪的提升推动贵金属行业表现强劲,金价走高背后,上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较年初增长显著。
中小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资金流入权益市场,券商、保险业的净利润增幅均超过30%,这些举措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了消费和投资的双轮驱动。
创新战略扎实推进
国家战略的推进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强劲动力,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长3.88%,创下连续第三年研发投入超过万亿元的记录,168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的研发强度分别为4.54%、11.22%和4.42%,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强度也达到5.21%。
分红回购频次稳步提升
分红和回购机制的完善进一步体现了市场的成熟和规范,截至10月31日,全市场共1033家上市公司公布分红预案,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现金分红总额达到7349亿元,其中89家公司年内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1195家公司发布了回购预案,累计回购金额达到923亿元,其中自有资金回购占比36%,注销式回购占比26%。
标志性改革渐次落地
"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一系列标志性举措逐步推出,包括投资端改革的突破、融资端改革的深化,以及科创板的“1+6”政策等,这些改革措施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表示,在“十五五”规划期间,资本市场将继续聚焦固本培元,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为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提供更多支持,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上市公司三季度的表现全面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韧性,从经营业绩改善到科创引领,再到产业升级和消费回暖,中国上市公司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未来前景。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