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铁上个厕所1万多的电脑没了
高铁上一台10000元的电脑的悲剧故事
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我总是将手机、平板和电脑随身携带,不离不弃,在一次高铁出行中,我遇到了一个让人唏嘘的意外,这让我深刻反思科技的便利与脆弱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台电脑是我工作的重要工具,配置上不差于一部中端台式电脑,屏幕13.9英寸,重量约2公斤,除了Core i7处理器、16GB内存,还配备了双M硬盘,价格超过1万元,那个清晨,我正准备拍摄一段高铁乘坐时的视频,随手将电脑放在了靠窗的座位上。
高铁行驶时,车厢内的乘客们都在低头玩手机、刷视频,安静得几乎难以察觉,唯独我的电脑屏幕亮起的白光,在这个昏暗的车厢里显得格外突出,为了不影响其他乘客,我便小心翼翼地将声音调至最低,专注于拍摄工作。

就在我沉浸在创作中时,一阵剧烈晃动传来,高铁轰鸣声渐近,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此起彼伏,我的心跳也随之加快,手指在按键上飞快地滑动,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声清脆的"咔嚓"声突兀地响起。
我猛地抬头,发现电脑屏幕已经裂成了长长一道缝隙,那种失落感就像当初看到第一台心仪的电子产品摔碎在地上时的感觉,考虑到电脑的价格,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保修,我立刻拨打了售后服务电话。
服务中心的人员告诉我,电脑的屏幕确实出了问题,但具体原因需要送到维修中心检测,想到这将意味着一周时间的寄送和等待,我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为了不耽误工作,我决定先将电脑送到当地的维修点,第二天一早,我就把这台"心血"送到了售后服务中心,服务员打开电脑,仔细检查后说:"屏幕损坏确实是物理性故障,无法在保修期内处理。"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保修期还剩一年多,却要为这笔支出花费大量金钱,更让我无奈的是,这台电脑承载着我近两年来的所有工作成果,里面还有许多重要的项目文件和视频素材。
回想起来,为什么要把电脑随身携带上高铁?平时在家办公时,我都是用便携式外置显示器和小型便携机完成创作,完全不需要把电脑带出去,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在家里办公,总觉得带上电脑更方便,殊不知,这个看似便利的决定,却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个意外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产品虽好,但也要合理使用,高铁环境虽然便利,但也存在不便之处,买之前,真的需要考虑好日常携带的可能性,我也明白了,保持合理的预期和充分的保险保障,才是真正的科技爱好者。
这台电脑的损坏,让我失去了不少心血,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科技的便利不应成为落井直下的借口,在追求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现实的限制,或许,这才是科技真正的力量所在。
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我深知科技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和电子,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现实的限制,合理使用科技产品,保护好自己的"心血",或许,这才是科技真正的力量所在。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