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内卷” 与恶性竞争一定程度上源于兼并重组机制不完善
技术革新与社会保障的平衡之道
2025年10月28日-30日,第七届楚商大会在湖北武汉盛大举行,会议主题为“楚商向新同行回乡共建支点”,本次大会吸引了众多商界领袖和学术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技术革新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方向,在会期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会长樊纲在演讲中提出了关于技术迭代与社会保障的深刻观点,为会议增添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
樊纲教授的演讲以当前技术迭代加速为起点,指出新技术替代人力的趋势正在愈发普遍,这一现象不仅带来了就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更引发了社会对失业问题的广泛关注,他强调了创新历来面临的复杂挑战,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路德运动”到现代社会的技术冲击,创新发展始终伴随着利益博弈与社会动荡,这种历史经验的梳理,为我们理解当前技术变革的社会影响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分析当下社会面临的挑战时,樊纲指出,创新与传统的博弈、新技术与旧技术的竞争、新就业形态与传统就业岗位的碰撞,构成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三大核心问题,他以工业革命时期纺织机器取代手工织布的历史为例,回顾了当时工人对新技术的强烈抵触,以及这种抵触以不同形式反映在今天社会中的现实,这种历史经验提醒我们,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平衡创新带来的社会影响。
基于此,樊纲提出了一套以开放包容理念为指导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仅仅倡导开放社会是不够的,必须将开放包容的理念深入到体制机制的建设中,这种体制机制既要为新技术和新产业提供成长空间,更要为受创新冲击的企业与个人提供必要的保障,只有实现创新与稳定的良性互动,才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的政策建议方面,樊纲提出了两个核心解决路径,第一,建立高效的兼并重组机制,他指出,当前市场中的“内卷”和恶性竞争,很大程度上源于兼并重组机制的不完善,看似市场化的兼并重组行为,实际上涉及资本市场规则、政策支持体系、权益协调等多重制度问题,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这些制度性障碍,让兼并重组真正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才能减少无序竞争,帮助传统产业实现创新转型,降低企业倒闭与人员失业的风险。
第二,强化社会保障机制的“托底”作用,樊纲强调,对于因技术替代、产业升级而失业,或在旧产业衰退中利益受损的群体,社会保障机制需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与再发展支持,随着社会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如何细化政策,确保这些群体能够在经济增长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从“被动保障”到“主动融入”的转变,仍需持续探索。
樊纲的讲话不仅为本次楚商大会增添了理论深度,更为社会各界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思考,面对技术迭代加速和社会变革加速的现实,如何在创新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社会保障的双重目标,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樊纲的观点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政策指导,是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对技术变革与社会转型的重要启示。
新浪声明:本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仅为信息传递。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