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旗下债基巨亏后却装哑巴,背后折射出的是什么?
稳健理财神话的破碎与基金行业的深层警示
近年来,汇添富基金的表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纯债基金和主动权益基金的持续回撤,打破了投资者对“纯债基金=稳健”的固有认知,也将这家以固收见长的头部基金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文将深入分析汇添富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其对基金行业的深远影响。
业绩表现的暴雷:纯债基金超7%回撤
汇添富丰和纯债A在2025年10月的数据显示,近三个月的回撤幅度超过7%,近半年亏损高达5.4%,在全市场所有债券型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更令人震惊的是,其市值风云排名仅为5273名,仅超过了2.7%的同类基金,这一表现不仅暴露了宏观政策变化对债市的冲击,也凸显了汇添富基金内部管理的多重问题。
宏观政策的双重打击
2025年7月,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反内卷”政策,包括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和雅鲁藏布江下游超级水电工程的启动,这些政策释放了强刺激信号,预期是未来利率可能小幅上行或震荡,这对债市构成了直接压力,随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股市的高估值和高回报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向权益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债市的“抽血效应”。
市场数据显示,全市场有超过1400只债券基金在近三个月内出现净值回撤,其中超过48只基金的回撤幅度超过2%,这表明本轮债市调整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深度,打破了传统债市的稳健形象。
人事变动的致命一击

汇添富基金内部的人事变动则是其业绩大幅偏离同类基金的根本原因,2025年7月,正值市场动荡之际,汇添富临阵换帅,交由一位资历尚浅的基金经理接管该基金产品,前任基金经理何旻管理了该基金多年,期间表现稳健,年化波动率远低于同类平均水平,但在市场波动加剧的关键时刻,汇添富未能守住核心投研岗位的稳定性。
何旻的离职导致其管理的10只产品合计规模超过400亿元,这对基金运作稳定性构成了巨大挑战,接任基金经理彭伟男的管理年限不足一年,缺乏在复杂市场环境下主动管理长期纯债基金的经验,这种“新手接盘”模式对一只规模庞大的纯债基金而言,风险不言而喻,彭伟男接管后,该基金的回撤幅度急剧扩大,业绩普遍处于同类基金倒数区间。
公司治理的深层问题
汇添富基金的深层治理缺陷与信任危机密不可分,近年来,基金公司在人才战略和风险控制方面暴露出严重短板,Choice数据显示,汇添富基金近几年每年发行数量维持在40只左右,但发行规模从2020年的2000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259亿元,这种重量不重质的扩张策略导致了内部投研人才被迫把摊子摆得很大,陷入疲于奔命的境地。
更为严重的是,公司在战略向权益投资倾斜的背景下,最优秀的投研人才和激励资源流向权益部门,导致固收团队中坚力量持续流失,补充新人经验不足,无法承担大任务,这种“人才荒”直接导致了核心产品由经验不足的新人接盘,暴露出投研梯队建设的严重短板。
信任危机与行业警钟
汇添富丰和纯债A的暴雷不仅是单只产品的业绩失败,更是基金行业规模冲动与受托责任之间失衡的集中爆发,公司内部风控系统未能及时预警或干预,风险治理滞后;投资者关系管理缺乏透明和主动沟通机制,导致信任危机加剧。
这则事件为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敲响了警钟,对于仍持有该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前景不容乐观,在债市调整尚未完全见底、基金经理仍缺乏有效应对经验的背景下,净值修复之路注定漫长而艰难。
汇添富事件揭示了基金行业在规模扩张与受托责任之间的普遍失衡,也警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需更加谨慎,基金公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治理和人才战略,建立更稳健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重建投资者信任,投资者应加强市场教育,理性配置资产,避免盲目追逐高回报的风险,只有在行业自我革新与投资者理性投资的双重推动下,基金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发展。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