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创新药,大消息!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0-27 13:50:02  

助力中国医药产业迈向全球领先

在10月26日上午举办的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曾任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的重要讲话引发了广泛关注,他宣布,2025年,新一轮“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正式启动,这一重启不仅继承了过去十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辉煌成就,更展开了全新一轮的创新战略,目标是将中国医药产业推向全球领先地位。

专项成就彰显中国医药实力

从2008年到2020年,第一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我国新药研发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变,专项围绕“五大标志性成果”展开,成功实现了从“大药”到“强药”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我国医药产业崛起的基础。

面临的挑战与突破口

随着全球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创新能力仍面临诸多挑战,曹雪涛指出,当前我国在以下方面存在短板:

  1. 核心技术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首创药物(FIC)研发方面创新能力较弱,重磅炸弹级产品较少,截至2025年8月,我国Top20企业的FIC管线数量仅为全球Top20的三分之一。
  2. 国际临床研究布局欠缺: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是新药走向全球市场的关键一步,但2024年我国药企在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的占比仅为2.6%,远低于国外药企的24.9%。

新一轮专项的战略布局

创新药,大消息!

曹雪涛在讲话中详细阐述了新一轮“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路径,强调了四大创新:

  1. 优化组织架构:确立“两总两办”新架构,提升管理专业化和协同效率。
  2. 改革项目管理:从高校、科研院所向创新型研发企业转移,组建跨机构、跨学科的“大团队”,解决“多、小、散”问题。
  3. 强化协同联动:加强与传染病防治、慢病防控等国家级科技计划的衔接,推动上游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的有机结合。
  4. 完善监管体系:提升对FIC药物等创新药的审评能力,为新药上市保驾护航。

未来十年的目标与方向

从2025年至2035年,新一轮专项计划将围绕四个“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

  1. 从品种研发到能力建设:以新药创制能力为引领,推动品种创新。
  2. 从中下游产业链到上游基础研究:加强基础技术研发,支撑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
  3. 从仿制药到原创药:重点支持原创性创新药物研发。
  4. 从特定疾病到综合布局:根据我国疾病谱变化和市场机制失灵,统筹布局重点疾病和新兴领域需求。

在具体实践中,新一轮专项聚焦以下关键领域:

  • 基于人工智能的原创靶点发现
  • 中医药理论与人工智能驱动的新研发范式
  • 通用型CAR-T技术、人工再生血小板技术等创新治疗手段
  • 靶向蛋白降解等新机制与新理论

曹雪涛的展望与信心

曹雪涛总结道:“到2035年,我们希望建成自主可控、运行高效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制一批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企业,实现全链条创新能力的世界一流水平。”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完善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启动,为中国医药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看似遥远的目标,正通过专项的实施逐步向着实现方向迈进。

作为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新一轮“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推进,为我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从技术突破到商业化落地,再到全球市场布局,这一专项的实施将为相关投资者带来丰富的机会,助力中国医药产业在全球版图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本文文章内容根据原文信息整理,未做个人观点表达,仅供参考。)

分类:国内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