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氟胞嘧啶:氟胞嘧啶,一种重要的抗真菌药物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0-27 05:14:40  

氟胞嘧啶是一种嘧啶类抗代谢药,其化学结构与胞嘧啶相似,能够被真菌细胞内的二氢嘧啶脱氢酶转化为5-氟尿嘧啶,后者在细胞内被转化为5-氟脱氧尿苷酸,进而干扰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真菌生长。


作用机制

氟胞嘧啶进入真菌细胞后,被胞嘧啶磷酸化酶转化为5-氟脱氧尿苷酸,后者被整合到RNA和DNA中,导致链终止和细胞死亡,氟胞嘧啶还可抑制真菌的尿嘧啶合成,进一步干扰其代谢过程。


适应症

氟胞嘧啶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真菌感染:

  1. 曲霉菌病:尤其是对氟康唑耐药的曲霉菌感染。
  2. 念珠菌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血流感染。
  3. 隐球菌病:与两性霉素B联用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
  4. 组织胞浆菌病:治疗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感染。

临床应用特点

  1. 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大多数酵母菌和霉菌有效,尤其对曲霉菌和念珠菌有显著疗效。
  2. 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较高,可口服或静脉给药。
  3. 需联合用药:通常与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联用,以增强疗效并减少耐药性。

不良反应

氟胞嘧啶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

  • 骨髓抑制:可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 肝毒性: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 过敏反应:皮疹、发热等。

注意事项

  1. 用药监测: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2.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因氟胞嘧啶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受损者需调整剂量。
  3. 孕妇及儿童用药:需权衡利弊,通常在无其他选择时使用。

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的比较

药物作用谱耐药性副作用
氟胞嘧啶广谱易产生耐药性骨髓抑制、肝毒性
氟康唑主要针对酵母耐药性较低胃肠道反应
两性霉素B主要针对霉菌耐药性低静脉刺激、肾毒性

氟胞嘧啶作为一种经典的抗真菌药物,在治疗严重真菌感染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尽管其不良反应较多,但在合理用药和严密监测下,仍能为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获益,随着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不断涌现,氟胞嘧啶的应用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在某些特定感染中,它仍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Katzung BG.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14th ed. McGraw Hill; 2017.
  2. Paul M. A. Ph.D. Antifungal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CRC Press; 2015.

氟胞嘧啶:氟胞嘧啶,一种重要的抗真菌药物

分类:医药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