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山河无恙,英魂永驻—在烈士纪念日回望信仰之光
【开篇】 2023年9月30日,当五星红旗在华夏大地升起,全国将迎来第10个烈士纪念日,这个被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特殊日子,不仅是对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献出生命的英雄的深切缅怀,更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重要契机。
【历史回响】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起,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史诗,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到长征路上的草鞋,从抗日战争的烽火到解放战争的炮火,张自忠将军"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别无他法"的绝笔,赵一曼留给幼子的绝笔信,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的殷切期盼,这些精神丰碑始终矗立在民族记忆的云端,2014年设立烈士纪念日,不仅是对《烈士褒扬条例》的继承发展,更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纪念日法》构建起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
【当代传承】 在新时代的坐标中,烈士精神正以多元形态焕发新生,2023年纪念活动中,"云祭扫"平台访问量突破2.3亿次,"重走长征路"VR体验覆盖全国2800所中小学,在脱贫攻坚战场,黄文秀等3000余名牺牲干部成为"新时代烈士";在抗疫前线,4600余名医护人员写下"请战书";在科技攻关中,"两弹一星"元勋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精神正被年轻科研团队传承,这些生动实践印证着:烈士精神从未远去,它已融入民族复兴的血脉。
【精神解码】 烈士精神的核心密码在于"信仰-奉献-担当"的递进式升华:
- 信仰之锚: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抉择,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守,彰显对真理的绝对忠诚;
- 奉献之炬: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面对铡刀就义,诠释"舍生取义"的精神境界;
- 担当之魂:钱学森突破重重阻挠归国效力,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铸就大国重器,展现使命必达的担当。
【时代召唤】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烈士精神的滋养:
- 教育领域: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将烈士事迹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 社会治理:完善"红色物业""老兵宣讲团"等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 国际传播:打造《国家记忆》等文化IP,讲好中国烈士故事
- 科技创新:设立"烈士精神创新奖",激励青年攻克"卡脖子"技术
【 当晨曦照亮烈士陵园的松柏,当国歌在广场激荡回响,我们不仅要铭记"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山河无恙",更要践行"以青春之名守护山河,以奋斗之姿续写华章"的誓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让我们以烈士精神为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本文数据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2023年度报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统计资料)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