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五年多项数据创新高,多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十四五”我国水利发展成效显著,多领域成果亮眼】
“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洪、供水、粮食、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都有了新的突破和亮点,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水利事业的重视,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大力推进水利工程,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破万亿元,并连续三年创新高,显示出对水利事业的强大投入,我国完善了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库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成水库超过9.5万座,总库容超过1万亿立方米,多项指标位居全球首位,特别是在防洪能力方面,全国水库的防洪库容达到了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了超过6.6亿人,展现了我国在水利防灾减灾方面的强大实力。
在供水方面,我国大力推进水源、调水、灌区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达到了9000亿立方米,更令人瞩目的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服务人口最多的农村集中供水体系,到“十四五”末期,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6%,这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促进了粮食安全。
我国还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覆盖防洪、供水等多个全领域需求,三峡集团公布的“十四五”建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展现了水利与能源的深度融合,该走廊由六座大型电站构成,跨越1800公里,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超过3000亿千瓦时,充分体现了“一滴水发六次电”的能力,为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中国水利体系正从“工程建设”迈向“系统能力”,不断提升整体效能,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这一工程是广东投资最大的、输水最长、受水最广的水利工程,计划于2031年通水,将连通12座水库,惠及1800多万人,项目负责人表示,该工程不仅将改善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十四五”期间,我国水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系统能力的提升,我国水利事业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更大作用,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