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月7日国耻日的由来:铭记历史,砥砺前行,5月7日国耻日的由来与当代启示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0-17 01:03:18  

从五三惨案到民族觉醒 1938年5月7日,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徐州会战期间,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在山东济南,日军以"扫荡"为名突袭市民区,用机枪扫射毫无防备的平民,造成6000余人伤亡,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儿童,这场惨案不仅暴露了日军"三光政策"的残暴本质,更成为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转折点,1940年,国民政府将每年5月7日定为"国耻日",以警示后人勿忘国难,珍视和平。

5月7日国耻日的由来:铭记历史,砥砺前行,5月7日国耻日的由来与当代启示

历史背景:民族危亡中的血泪警示

5月7日国耻日的由来:铭记历史,砥砺前行,5月7日国耻日的由来与当代启示

  1. 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1937-1938) 徐州会战作为抗日战争三大战略战役之一,日军投入10万兵力试图打通津浦铁路,然而在台儿庄战役的惨胜后,日军转为"城市屠夫"战术,试图通过恐怖统治摧毁中国军民抗战意志。
  2. 国际孤立与国内危机 当时中国面临国际社会援助不足(只有美国少量物资)、国内经济崩溃(法币贬值400倍)、日军细菌战(731部队活动)等多重压力,五三惨案发生时,济南仅存守军不足万人,却要守护200万平民生命。
  3. 民族意识的觉醒 惨案中幸存者王尽美在《血铸的济南》中记载:"当子弹穿透母亲胸膛时,我第一次懂得什么是民族存亡。"这种集体创伤记忆催生了"铭记国耻、振兴中华"的全民共识。

当代价值:从历史记忆到民族复兴

  1. 国家主权的永恒课题 五三惨案中,日军强占济南市政府大楼悬挂膏药旗,这种公然践踏国家尊严的行为,与当前南海争端、台湾问题形成历史呼应,2023年《中国国防白皮书》特别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2. 青年责任的传承 清华大学"五三惨案纪念馆"数据显示,2022年参观学生达12万人次,00后大学生张晓阳说:"在VR体验馆看到母亲被刺刀挑起的瞬间,突然理解了'清澈的爱'从何而来。"这种沉浸式教育正在重塑青年历史认知。
  3. 和平发展的时代启示 对比2019年中日共同纪念"卢沟桥事变"时,中国已从战败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中日贸易额达3572亿美元,印证了"对话优于对抗"的当代智慧,但五三惨案遗址保护经费连续三年增长15%,彰显历史记忆的当代生命力。

以史为鉴的文明自觉 从1938到2024,从济南城头到联合国讲坛,中华民族正在完成从"铭记屈辱"到"创造尊严"的跨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我们既要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更要将苦难记忆转化为文明进步的动力,5月7日国耻日,不仅是民族哀思的载体,更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坐标。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务院新闻办《抗日战争史》、山东大学历史研究所)

分类:命运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