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体检都检查什么:常规体检都检查什么?一次看懂体检项目全攻略
定期进行常规体检,是维护自身健康、关口前移、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面对体检表上琳琅满目的项目,很多人可能会感到迷茫:“这些项目都检查什么?有必要全部做吗?”别担心,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一次常规体检通常包含哪些核心检查项目,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体检,做到心中有数。
一次比较全面的常规体检,通常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基础信息与体格检查:
- 基础信息: 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脉搏、血型(部分体检包含)等基本生理指标的测量,这些是评估健康状况的基础。
-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
- 视诊: 观察皮肤、指甲、淋巴结、腹部外形、有无腹壁静脉曲张等。
- 触诊: 检查腹部脏器有无异常包块、压痛、肝脾肿大、四肢关节活动等。
- 听诊: 主要听心肺(心跳、心率、心音、杂音;呼吸音、啰音等)。
血液检查: 这是体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反映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状态。

- 血常规: 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数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初步判断有无贫血、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
- 生化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化学物质来评估器官功能和代谢状况。
- 肝功能: 检查ALT、AST、胆红素、白蛋白等,评估肝脏损伤或疾病。
- 肾功能: 检查肌酐、尿素氮等,评估肾脏功能。
- 血糖: 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尿病或血糖异常。
- 血脂: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 电解质: 如钠、钾、氯、钙等,评估体液平衡。
- 肝炎病毒标志物: 如乙肝五项,筛查乙型肝炎感染。
- 肿瘤标志物: 检测某些肿瘤相关的物质(注意: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癌症,是提示需要进一步检查的信号)。
尿液检查: 通过尿常规分析,可以了解泌尿系统(肾脏、膀胱、尿道)有无异常,以及全身其他系统(如肝脏、糖尿病)的情况。
- 尿常规: 检查尿液的颜色、性状、酸碱度、蛋白质、糖、胆红素、尿胆原、酮体、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维生素C等。
影像学检查: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人体内部器官结构显示出来。

- 胸部X光片: 主要检查心肺(如肺炎、结核、心包积液、心脏大小等)。
- 腹部超声: 常见的有:
- 肝胆胰脾肾超声: 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实质性脏器有无占位性病变、结构异常、囊肿、结石、肿瘤等。
- 妇科超声(女性): 检查子宫、附件(卵巢、输卵管)等。
- 泌尿系统超声(男性): 检查前列腺等。
- 心电图: 记录心脏电活动,检查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心房/室肥大等。
- 骨密度检测(部分体检套餐包含,尤其针对特定人群): 评估骨质疏松风险。
其他检查(根据年龄、性别、风险因素和医生建议选择):
- 内窥镜检查: 如胃肠镜,是更深入的消化道检查。
- 甲状腺超声: 评估甲状腺形态和结构。
- 眼科检查: 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等。
- 口腔检查: 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等。
- 妇科检查(女性): 如宫颈涂片检查(TCT)、白带常规等。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男性): 评估前列腺癌风险。
- 骨龄测定: 主要用于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或某些内分泌疾病的诊断。
- 听力筛查: 主要针对老年人或有听力下降主诉者。
常规体检并非千篇一律,体检项目的选择应结合个人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当前的健康风险进行个性化定制,一个基础的常规体检会包含基础信息、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等)、影像学检查(胸片、腹部超声、心电图)等核心项目。
了解这些检查项目的意义,有助于您在体检前做好准备,更能理解体检报告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体检结束后,一定要结合医生的解读和建议,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希望这份常规体检项目全攻略能帮助您更好地规划和理解体检,拥抱健康生活!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